經濟制裁對俄羅斯打擊有限?

2022/06/28


       脇祐三:6月下旬,歐盟(EU)、七國集團(G7)、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接連舉行首腦會議。這一連串會議將討論如何對烏克蘭提供援助。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是重要議題。國際性制裁在本質上是一種政治手段(Politics)。未必會帶來預期的經濟效果。在對俄制裁方面,施加制裁的一方也會受到經濟上的打擊。從這一點看,與過去的經濟制裁不同的「制裁悖論(Paradox)」將會持續。

    

資料圖(REUTERS)

  

      歐盟各國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因國際經濟制裁而使被制裁國改變行動的例子基本上沒有發生過。雖像切斷敵人軍糧一樣,試圖一步步制約對象國家的政府,但出現物資短缺時,往往是親近專制政權的人能夠獲得物資,而普通民眾卻飽受痛苦。結果往往會導致對象國政權的統治得到加強,政權的壽命得以延長。那就是常見的「制裁悖論」。過去對薩達姆·海珊執政的伊拉克施加的制裁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眼下,因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方方面面的對俄國際制裁接連不斷。這些制裁實際引發了怎樣的變化呢?

  

在出台俄羅斯石油進口禁令的歐盟(EU)首腦會議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左)和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右)等人在交談(5月30日,布魯塞爾,REUTERS)

    

      5月底,歐盟出台了「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措施。雖然位於內陸的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通過輸油管道進口的原油暫時不屬於禁運對象,但歐盟各國將於今年年內停止進口大部分俄羅斯産原油和石油製品。針對這樣的新一輪制裁措施,歐盟方面強調,可帶來使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每年減少數百億美元的效果。

 

      中印的進口量大幅增加

 

      不過,只有在其他國家也不購買歐盟各國停止進口的原油和石油製品時,這種效果才會顯現。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由於印度和中國增加了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量並沒有減少。2022年初之前,印度進口的俄羅斯原油量極少,但從3月開始猛增,有觀點認為,6月以後單日進口量超過100萬桶,甚至達到130萬桶。

 


      5月,中國的俄羅斯原油單日進口量為199萬桶。比上個月的實際數據高出39萬桶,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美國資訊諮詢公司Energy Intelligence(EI)根據中國的報關統計數據計算的結果顯示,5月俄羅斯原油的平均運抵價格為每桶93.30美元。

 

      這其中包含俄羅斯通過管道供應的大量長期合約原油,因此通過油輪運輸的現貨進口價格應該更便宜。93美元的平均價格也遠遠低於作為國際指標的北海布蘭特原油的5月平均價格(每桶112美元左右)。順便提一下,據Energy Intelligence統計,2021年中國進口的俄羅斯原油的平均價格為每桶69.47美元。5月的平均價格比去年的平均水準高出34%。

 

      原油價格水準上漲的原因,除了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導致地緣政治風險升高,還有歐美以限制俄羅斯出口為目的施加制裁,導致供求緊張擔憂在全球石油市場上進一步增強。由於面向歐洲市場的出口減少,3月以後俄羅斯的原油出口量雖然總體上低於進攻烏克蘭之前,但由於價格水準上升,出口收入反而高於去年同期。

 

      普丁:歐美制裁已經失敗

 

      6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俄羅斯政府舉辦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發言。他強調,歐美的對俄制裁已經失敗。這也許不是單純的逞強。

    

   6月17日,普丁在俄羅斯政府舉辦的國際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聖彼得堡)

      還存在政策帶來的效果。俄羅斯的政策是,出口資源時,要求歐洲等地的企業以盧布結算,如果用歐元支付,俄羅斯企業收款後要馬上兌換成盧布。俄烏衝突爆發後,3月上旬盧布匯率一度暴跌至1美元兌換138盧布左右,最近恢復到了1美元兌換54盧布左右。

 

      為了保護本國貨幣,俄羅斯中央銀行2月將政策利率一下子提高到了20%,但4月開始轉為降息,5月下旬政策利率下降至11%。英國智庫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指出「制裁對俄羅斯造成的影響沒有當初預想的那樣大」,同時將2022年的俄羅斯經濟增長率預期由此前預測的-11%上調至-8%。

   

      高科技出口管制措施將會産生效果

 

      雖然目前俄羅斯在財政上受到的打擊較小,但美歐的高科技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會逐漸産生效果。有分析認為,俄羅斯軍隊的精確制導武器庫存已經見底,處於來不及追加生産的狀態。原因是半導體採購遇到困難。這也會對戰局産生影響。由於歐美石油大型企業等退出開發業務,俄羅斯的資源開發將在技術上處於劣勢。

   


   

      美國政府預測稱,由於煉製石油使用的核心零部件受到禁運等原因,俄羅斯的煉油能力將會下降。俄羅斯在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可能會逐漸嚴重起來。但不會出諸如石油産量減少到一半以下等立竿見影的效果。

 

由於煉油使用的核心零部件遭到禁運等原因,預計俄羅斯的煉油能力將會下降(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北部的油田,REUTERS)

 

       另一方面,歐盟各國正在全力應對通貨膨脹和確保能源資源。預計歐元區央行「歐洲中央銀行(ECB)」將從7月開始加息。在6月19日舉行的法國眾議院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總統馬克宏的執政黨陣營失去了絕對多數席位。在美國,雖然聯邦儲備委員會(FRB)持續大幅加息,將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第一位,但國內對汽油價格高漲等産生強烈不滿,在秋季舉行的中期選舉中,拜登政府的執政黨(民主黨)陣營必將陷入苦戰。快速加息導致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擔憂也一直在市場上擴散。

 

      制裁也導致美歐政府遭遇逆風

    

      從過去的制裁來看,發動制裁的一方基本上未曾遭受過經濟上的打擊。但此次不同,在發動並加強制裁的歐美,經濟逆風愈刮愈烈。

 

      為了防止對俄制裁存在漏洞,歐美正在討論對與俄羅斯合作的第三國企業進行二次制裁,但從政治意義上來説,將印度列為制裁對象十分困難。原因是,在對華戰略方面,離不開印度的合作。

 

      不允許俄羅斯通過自身力量單方面改變現狀,以此顯示出與烏克蘭同心協力的態度,從這一意義上來説,對俄羅斯進行嚴厲制裁是必要的政治手段,但對歐美來説,付出的政治代價也不小。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客員編輯委員 脇祐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