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與美國反通膨

2022/09/13


  

      李偉:美國反通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最主要的工具,但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假如停止與中國貿易爭端,這將會給美國的通膨帶來何種影響?

   

     
文  丨  李偉

  

     拜登政府終於有點撐不住了。

  

      根據媒體報道,近月來,拜登政府開始考慮減少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了。拜登政府之所以有這樣的考慮,並非什麼良心發現,而是基於現實的考慮——通膨太嚴重了(圖表 1)。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中國是美國進口的重要來源國之一,在川普政府時期,出於種種原因,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了附加關稅,引起貿易爭端。但美國缺少對這些中國商品的替代物,因此這些額外的關稅最後通過漲價的方式加在了美國消費者和美國進口企業的頭上(圖表 2)。也正因為如此,減少對中國商品的徵稅就可以降低美國的通膨。

  

      當前,美國面臨的是40年來最嚴重的通膨形勢。僅僅在一年前,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此次通膨只是短期現象,形勢很快就會緩和。然而事與願違,通膨形勢不斷惡化,而且對經濟産生了越來越大的破壞力,於是美聯儲不得不快速的大幅加息,上次加息幅度高達0.75%,這是多年所未見的(圖表 3)。現在市場將主要的反通膨任務寄希望於美聯儲,但美聯儲的緊縮政策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它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衰退(圖表 4)和高失業率。這樣的政策雖然可以控制住通膨,但代價非常高,在政治上存在巨大的壓力,因此經常是「不得民心」的。

  

      继续阅读请点击这里,进入FT中文网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FT)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2015年11月合併成為同一家媒體集團。同樣於19世紀創刊的日本和英國的兩家報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質、最強大的經濟新聞學」為旗幟,推進共同特輯等廣泛領域的協作。此次,作為其中的一環,兩家報社的中文網之間實現文章互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