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值其實讓日企多賺了5萬億

2022/11/14


      梶原誠:「日元貶值恐懼症」已經在市場上消退。因為日本企業陸續發佈了7~9月的業績,很多企業因為日元貶值獲得了收益。

 

      日本企業正在紛紛上調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業績預期。在10月到11月初發佈業績預期的主要企業中,上調預期的企業佔32%,遠遠超過下調的比例(17%)。如果只看更易受益於日元貶值的製造業,上調的企業比例高達36%。

 

      日元貶值會推動企業以外幣計價的收入增加。以索尼集團為例,剔除匯率變動的影響,7~9月的銷售額僅同比增長1%,但財報實際顯示該季度增收16%。

 

  

      對於持有日本股票的外國投資者來説,日元貶值是持有資産縮水的逆風。但對於在日本國內拿日元工資和交易款的公司員工與交易企業來説,卻是一股順風。

 

      日本企業能獲得多少「日元貶值帶來的匯兌收益」呢?野村證券的數據顯示,日元對美元每貶值1日元,汽車及化工等主要企業的當期利潤就會上升0.3%。在19個主要行業中,日元貶值導致收益下降的只有依賴進口能源的電力等公共事業和零售業。

 

      2021年度日本上市企業的當期總利潤為71萬億日元。日元貶值1日元,當期利潤就會增加2000多億日元。對比一下4~9月的平均數據就會發現,日元對美元匯率在1年內下跌了24日元。上市的「日本株式會社」1年可得到5萬億日元規模的利潤。

 

      股市期待企業利用這「5萬億日元基金」實現增長,特別是將其用於數字等資訊化投資,以提高被視為日本企業弱點的生産率。市場曾留下過痛苦的記憶。經歷安倍經濟學之後,日元匯率從2011年的1美元兌70日元左右跌至2015年的1美元兌120日元以上,這4年裏日本企業未能利用日元貶值帶來的匯兌收益,與外國企業拉開競爭力差距。

 

      日本企業一直偏愛留存大量利潤,而不是將其用於投資。對比一下2011年和2015年的數據,民間設備投資和資訊化投資分別僅增長了16%。在這4年裏,美國的設備投資增長29%,資訊化投資增長34%。

 

      1990年前後,日美的資訊化投資在設備投資中的佔比不相上下。現在日本為18%,而美國則高達48%。美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GAFAM」(谷歌、蘋果、Meta、亞馬遜、微軟)和特斯拉的增長也是美國積極進行資訊化投資的結果。另外還有市場的壓力。「生産率不是一切,但從長期來看,它幾乎就是一切」,這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R.Krugman)説過的金玉良言,至今仍被華爾街廣為傳誦。


 

      這次應該成為改變趨勢的機會。在2011~2015年「失去的4年」,也有企業發揮了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

 

      日本建機製造商小松2014年的國外銷售額佔比達到8成,正在從日元貶值中獲益。小松時任社長大橋徹二説:「通過日元貶值等增加的收益投向哪,是非常重要的」。當時,小松剛在石川縣小松市的主力工廠建立了最先進的設施,取代老舊廠房。提高了生産效率,採購的電力也削減了90%以上。

 

      大金工業也一樣利用了日元貶值的機會。2014年,大金工業將供應日本國內的家用空調的部分産能從中國轉移到了滋賀工廠。隨著日元貶值,向日本進口産品的價格上漲。大金工業認為日元貶值是執行「在消費者附近生産、縮短運達時間」這一原有戰略的良機。

  

   

      這次也出現了同樣的跡象。豐田預計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日元貶值將推動營業利潤增加1萬億日元以上。而供應商提高採購價格等要用1.65萬億日元。日本國內的供應鏈因為材料和電費暴漲,以及日元貶值帶來的進口成本上漲,正處於經營困境。豐田正在強化供應鏈。

 

      讓我們將視線轉向日本整個國家的發展。面臨的課題是通過提高工資擺脫通貨緊縮。


 

      熟悉製造業的經營學者、早稻田大學教授藤本隆宏強調:「有人能成為企鵝先鋒」。「企鵝先鋒」就是鼓起勇氣離開群體,跳入大海的第一隻企鵝。如果在日元貶值的推動下,作為企鵝先鋒的企業開始提高工資,為了不被搶走人才,其他企業也會跟風加薪。他期待「在日本蔓延的觀望態度將變成良性循環」。

 

      估計也有企業不能跟風提高工資。但某家地方銀行的負責人吐露了心聲:「這是新陳代謝的開始」。在貨幣寬鬆下繁殖的僵屍企業被重組,經濟將觸底回升。即使暫時出現不良債權,只有經濟有活力,融資才能長期增長。日本政府當務之急是要打造重新學習等環境。

 

      尼康以後或許也會被説原來是企鵝先鋒。10月,尼康將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和管理崗位的780人的年收入最高提高了2成。還將提高明年春季入職新員工的起薪。從尼康11月10日公佈的7~9月業績可以看出,尼康跟小松一樣,國外銷售額佔比超過80%,也是因為日元貶值利潤得以增長的代表性日本企業。

 

      也有人説,日元貶值帶來的匯兌收益之所以受到的關注不多,是因為很多人為日元貶值帶來的進口物價上漲等所困擾,於是從中受益的企業都選擇了噤聲。充分利用價值並給予回報是企業對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經營責任。如果因此選擇沉默,只會重演失去的4年。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評論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