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在苦澀的背後收穫希望

2022/12/07


      武智幸德:日本足球隊在本屆世界盃上取得的最終成績與2002年韓日世界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一樣,都是16強。但帶給給人的感覺不一樣。

日本對陣克羅埃西亞的比賽上半場,前田大然進球先得一分後開心地奔跑(近處右邊第二位,Kyodo)

   

      2002年世界盃為日韓兩國合辦,從觀眾的支援中感受到了主場之力。2010年的世界盃16強賽,我們第一次看到日本隊將比賽拖入最終的PK大戰。2018年則被比利時的雄厚實力所震懾。而此次,最先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可惜。客觀來看,雖然日本具備了8強的實力,但卻未能晉級。這也許是連續參加7屆世界盃後首次體會到的痛苦的滋味。

 

      關乎晉級8強的對陣克羅埃西亞的比賽通過互罰點球決出勝負。作為在淘汰賽以後非常重要的PK大戰,有的國家表現出了非常強大的實力,比如德國。相反,英格蘭則一直在輸,直到俄羅斯世界盃才一雪前恥。不能完全説「點球戰靠運氣」,但肯定也存在運氣的成分。

 

      儘管如此,將失利歸咎於守門員(GK)並不合道理。點球情況下對守門員的動作進行了嚴格限制,規則上對罰球方越來越有利。但罰球者就應該萬無一失把球踢進嗎?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一下,隊員在場上鏖戰120分鐘後,自己還有沒有勇氣站在罰球點上呢?所以,我覺得點球決勝負的情況下只需去誇讚勝利方的守門員足矣。

 

      日本隊此次制定的目標是晉級8強以上,並將此稱之為「新景象」,但最終未能如願。儘管如此,主教練森保一仍鼓勵隊員説:「你們展現出了一個新時代」。這句話的意思可能並不僅僅表示日本隊在小組賽中擊敗了世界盃冠軍德國隊和西班牙隊。

   

三笘薫(左)在對陣克羅埃西亞的比賽下半場發起進攻(目良友樹攝)

           

      在歐洲足球大國踢球的日本球員們都非常清楚足球在這些國家是多麼地融入生活。他們意識到這種差距,但也並不為「我們的差距很大」而沮喪,而是要在世界盃這樣一招定勝負的舞臺上證明能與對手展開實力相當的抗衡。這是挑戰國外球隊已成為理所當然的時代取得的成果。

 


      在頂尖球隊之間的比賽中,細節決定勝負。日本這支國家隊以在歐洲俱樂部打球的球員為主,還積累了消除這種差距的經驗。將這種經驗充分引入團隊的主教練森保一為如今球員們的意志堅定和可靠而感到驚訝。

 

      如果將世界盃比作登山,衝出亞洲參加本屆世界盃不過是站到了上山道的入口。第一輪小組賽出線意味著終於爬到了半山腰。如果打進8強相當於到達了八合目,那麼山頂上的景色才是絕景。在200多個加入國際足聯(FIFA)的協會中只有8個協會登上過山頂。

 

      如果想想日本隊還曾有衝不出亞洲的時代,現在無疑已經攀登上了很高的位置。正如主教練森保一所説,或許已進入了新時代。主教練可能已經隱約看到了通往山頂之路。但也可以想像到,越往上走,空氣越稀薄,山路越陡峭越危險。

 

      戰勝日本隊以後,克羅埃西亞隊主教練達利奇説:「我們曾拿過第三(1998年)、第二(2018年),有權相信能更進一步」。日本在本屆世界盃上獲得了這種相信什麼的權利了嗎?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三笘、富安、板倉等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的隊員,某種希望或許正寄託于他們身上。也如主力隊員吉田所説,在看了這屆世界盃的(日本的)孩子們心中也撒下了希望的種子。如果不去堅信這一希望的話將很難對這屆世界盃日本隊的表現進行總結。對於日本來説,這應該是希望與苦澀複雜交織的一屆世界盃。

 

      本為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武智幸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