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出口立國」有死角

2023/03/28


      高橋徹:在經濟持續高增長的越南,原本以穩定為優勢的內政正在動搖。作為越南共産黨二號人物的國家主席發生更疊,曾擔任越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的武文賞(52歲)升任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在16名政治局委員中最為年輕,被認為與越南最高領導人阮富仲(78歲)的關係親近,也有聲音擔心加強經濟的監管。

  

      但有必要更加關注越南現在的經濟增長所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2023年年初被迫中途辭職的前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68歲)積極推動越南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譯者注:2017年美國退出TPP後更名為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是越南經濟開放的推進者。在他擔任總理的2020~2021年,越南發生了圍繞新冠疫情的貪污事件,其監督職責受到問責。

  

      令人擔心的是越南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萎縮。越南有「損害國家財産罪」這一獨特的刑事處罰,如果基礎設施業務等出現預想不到的損失,就被視作廣義瀆職而被追究責任的案例零星存在。不過,「懲一警百」的藥力過猛也被擔心會進一步加劇決策的遲緩。

   

      越南經濟本身勢頭很好。近年國內生産總值(GDP)每年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即使在新冠疫情下也守住了近3%的增長率。2022年更是創下超過8%的2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仍預測越南增長率將達到6.2%,在東南亞居首。

 

      拉動越南經濟的是貿易。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顯示,2021年越南的貿易依賴度(貿易額在GDP中的佔比)為230%。在207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次於香港和新加坡,排在世界第3位。越南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貿易收支實現124億美元的順差。

  

      不過,分析越南的貿易結構就會發現一大特點。那就是中國佔越南進口的33%,美國佔越南出口的30%。越南從中國買入中間産品、組裝後再將最終産品賣給美國盈利,這正是越南的「勝利方程式」。

  

越南的三星工廠(資料圖)

   

      越南在經濟開放方面一直追趕中國。效倣中國「改革開放」説法的「Doi Moi」(經濟革新)始於1986年,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在2007年。比中國分別晚了8年和6年。為了彌補時間差,積極推動的是構建自由貿易協定(FTA)網。已生效的自貿協定為15個。與達到18個、數量更多的中國不同,越南還積極與歐盟(EU)等自由化要求苛刻的已開發國家簽署貿易協定。

   

      由於美國退出 TPP,越南未能享受到對美出口關稅降低的好處,但豐富多樣的自貿協定推動了投資環境的改善,幫助越南吸引到外資。2014年在對內直接投資額上、2018年在出口額上,越南超越被譽為「亞洲工廠」的泰國,這可以説是越南取得的成就。

  


   

      作為中美對立下和新冠疫情後「脫中國」的承接地,越南進一步受到關注,電子及電子設備、紡織品等越南的前幾大出口品類多數與中國重合。但這得益於中國製造的中間産品。

 

       「由於地理位置接近、人工費低廉,不經意間借助中國的溢出(Spillover)獲得了增長」,日本專修大學的教授池部亮認為,「越南政府擔憂的是工業化持續至何時。如果人工費持續上升,組裝行業的競爭優勢將在10年內消失。如果中間産品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國産化,之後的持續發展將日趨困難」。

    

      以世界最大的美國經濟作為目的地的「太平洋三角」也曾在1980年代出現。南韓和台灣從日本進口中間産品,向美國出口最終産品。而目前的局面則是日本被中國大陸取代,南韓和台灣被越南取代。

   

      南韓和台灣後來實現了工業化,發展為中間産品的出口地,躋身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行列,半導體産業就是其象徵。另一方面,稍晚加入「三角」的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中間産品明顯依賴進口,仍未擺脫「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越南將何去何從?日本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Tran Van Tho指出,「目前由於中美對立,供應鏈邁向多樣化,對越南來説構成機會。需要通過加強國內民營企業、推動人才培養,進行有效的取捨選擇和定位。」

 

      阮富仲體制推動的反腐敗正在提高透明度。然而,如今的越南應該沒有閒暇讓其借反腐之名加強統治,而讓經濟改革停滯不前。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高橋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