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危機的人——王毅

2013/04/01


     3月22日,中俄首腦會談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舉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交談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59歲)隔著4個座位挺直腰板仔細傾聽。在就任之際,王毅曾表示中國應該更加了解世界,而世界也需要進一步了解中國。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提高,摩擦也增多。中國外交的作用已經重要到史無前例的水準。

王毅(kyodo)
    「面對工作要有使命感,而且要比以前更有緊迫感」,王毅曾如此告誡外交部官員。在年輕時就被認為是外交部王牌的王毅時隔5年重回故地後,工作人員的士氣也高漲。

     王毅很早就被稱為「將來的外交部長候選人」。在進入外交部第2年的1983年,王毅曾受命為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撰寫訪日時的演講稿,並由此受到關注。當時的演講稿完全無需上司潤色,成為佳話。

     王毅待人態度和藹,但對工作要求嚴格。即使在深夜也可能為了工作而給部下打電話,因此王毅的一位老部下苦笑著表示,「我很痛恨手機的發明」。由於自身的優秀和端正的面孔,王毅被稱為「外交帥哥」,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對其強烈的自尊心帶來的精英意識存在反感。

     王毅自身對此次就任外交部長似乎也抱有複雜的感情。其上一個職務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已經是部長級職務。此次的人事調整並非晉陞為副總理級職務,僅僅是在部長級職務之間平調。

     王毅是中國有名的知日派。王毅曾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習日語,自2004年到2007年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操一口流利的日語,與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等日本政界和財界建立了廣泛的人脈關係。在中日關係日趨冷卻的背景下,作為知日派,王毅將面對中國國內的嚴厲審視,同時在改善中日關係方面也將被寄予厚望。

     就任以來,王毅似乎在避免與日本進行接觸。王毅曾通過電話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等人進行會談,但並未致電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外交部網站刊登的就任演説中,王毅也表示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日本進行了牽制。

     據稱,在中國外交部內,對王毅的評價是克服危機的人。在朝鮮核問題爆發的2003年,王毅曾以外交部副部長的身份創建了六方會談。而在擔任駐日大使的2006年,曾經促成當時剛剛就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訪華,進而使在小泉執政時期惡化的中日關係得到了改善。

      如今,中國外交正面臨重要轉捩點。與日本和越南等周邊國家之間的摩擦不斷增加,與具有友好關係的朝鮮之間的關係也不得不加以調整。王毅能否找到符合已成為大國的中國外交模式?「克服危機的人」的真本事將承受考驗。

   (島田學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