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奢侈品在日需求高漲,AI把關辨真偽
2023/07/21
高檔包等海外奢侈品因日元貶值和通貨膨脹而在日本持續漲價。新商品變得越來越高不可攀,回收企業收購後再出售的二手商品的需求因此而高漲。不過,隨著需求的增加,仿製品(imitation)大量湧入市場,精緻程度也不斷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用AI(人工智慧)技術來鑒別客人拿到店裏的奢侈品真偽的嘗試已經在日本開始。AI能否進一步盤活奢侈品回收市場呢?
![]() |
並排放在一起的兩個「LV(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包。你能分辨出哪個是仿製品嗎?
答案是右邊。據説分辨的訣竅在於手感、氣味和走線,但記者完全看不出來。如果僅憑照片來分辨的話,那更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日本二手奢侈品流通大企業米兵控股(Komehyo Holdings)6月14日召開了2023年度戰略説明會。社長石原卓兒稱:「以前就有很精緻的仿製品流入市場,但最近水準在進一步提高」,話語中對相關狀況流露出危機感。該公司的二手商品回收連鎖店「KOMEHYO」每年經手170萬件以上的商品。在海外奢侈品牌也大量集中到一起的情況下,2020年該公司引進了通過AI來鑒定客人帶來的商品真假的「AI真偽」系統。
AI鑒定的準確率最高達到99%
KOMEHYO的鑑定師在回收二手品時,首先會對客人帶來的商品「鑒別商品資訊和型號」,然後對是否為正品進行「真偽檢查」。接著是「狀態檢查」,最後計算出回收價格。其中「鑒別商品資訊和型號」和「真偽檢查」由AI輔助進行。
![]() |
AI真偽系統使用專用相機來鑒定 |
海外奢侈品牌大多歷史悠久,同一品牌有數十萬個以上型號商品的情形並不少見。AI真偽系統通過平板終端來拍攝要鑒定的商品,鎖定型號。之後,再通過專用相機依次確認因型號而異的真偽檢查點,並參考過去的回收數據等,由AI來鑒定是否為仿製品。
雖因不同的奢侈品牌和商品會存在差異,但米兵控股稱:「鑒定準確度最高達99%」。雖然也存在無法順利讀取圖像等的情況,但據稱基本上都能鑒別出是否為仿製品。
以前鑒定真偽主要依靠熟練員工的「出眾技能」。但是,積累足夠的經驗需要時間,技術經驗的傳承也並非易事。即便只是用AI來判定型號,也能節省時間和勞力。
米兵控股在回收時會先把商品暫時集中到「商品中心」,進行檢查和清潔之後再送至門市銷售。雖然該公司稱:「説實話,有時也會回收到仿製品」(石原卓兒),但這種情況也能夠在「商品中心」的階段被發現。石原説「有時也會故意回收精緻的仿製品用於研究」。因為收集仿製品的數據,有助於提高AI的準確度。
真偽鑒定是二手品回收業務的生命線。如果在沒有發現仿製品的情況下直接銷售,則存在失去客戶的信任、動搖經營基礎的風險。對於以「高價回收」奢侈品牌等為賣點的米兵控股更是如此。
目前,利用AI真偽系統的仍僅限於奢侈品包和小物件。比如,寶石及手錶需要檢查的點很多,為系統引入這些檢查點的難度也會提高。為此,先從比較容易引進的包著手,「今後考慮擴大使用範圍」(米兵控股)。
高端奢侈品牌的服裝等也有望利用AI真偽系統。服裝現在可以根據型號在系統上顯示檢查點,由工作人員進行確認。年代、尺寸及材料等已被數據化,可以提示回收標準。米兵控股的商品部時尚負責人梅田和志表示:「服裝的仿製品也越來越多。仿製品的品質非常高,辨別的難度一年比一年增加」。
需求增加,但人手嚴重短缺
涉足二手商品業務資訊的日本專業媒體「Recycle通信」的數據顯示,日本二手品回收市場從啟動調查的2009年起已連續12年擴大。2009年規模為1.1萬億日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3.5萬億日元。Recycle通信表示:「從2013年左右開始,二手交易市場APP出現,推動了二手市場的擴大。今後,使用二手商品的人口將越來越多,由此可以預測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 |
隨著市場的擴大,米兵控股的銷售額也保持良好勢頭。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的銷售額為861億日元,達到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約1.7倍。目前,日本隨著重視可持續性的意識增強及食品等漲價,家庭收支承受壓力,這也推高了二手商品需求。石原表示:「(在日本)包括日元貶值的影響在內,海外奢侈品牌最近幾年不斷漲價。為了在預算內購物,確認二手商品(價格)的人越來越多」。
由於日元貶值和通貨膨脹,不僅日本國記憶體在需求。海外也普遍認為「日本的二手商品的品質很好」,訪日外國人(入境遊客)的關注度也很高。考慮到今後來自中國大陸的入境遊客的恢復,需求有望進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相關行業存在嚴重的人手短缺。據提供換工作仲介服務的日本企業「doda」的數據,2023年5月,二手商品回收市場相關招聘發佈量是2019年1月的3倍以上。從2021年中期左右開始發佈量趨於增加,隨著市場擴大,人手持續短缺。如果只依靠熟練人員,業務將無法開展,為了減輕社會人員招聘及應屆畢業生招聘工作人員的工作,也需要儘快引進AI。
藤原 明穗 《日經商務週刊(NikkeiBusiness)》
資料來源:NikkeiBusiness
https://business.nikkei.com/atcl/gen/19/00096/070400136/
![]() |
想了解更多日經BP資訊,請掃描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