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與中日關係

2013/04/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竹中平藏:自去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就任日本首相以來,日本經濟發生了重大變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經濟政策使市場為之一振,股市行情和外匯行情都出現了巨大變化。雖然「安倍經濟學」還要經歷重重考驗,而且在實施過程中也産生了外匯匯率的波動等種種副作用。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經濟如果恢復活力,亞洲乃至世界經濟都將受益。「安倍經濟學」又將對中日關係産生哪些影響呢?

   三大支柱

      安倍稱自己的經濟政策有三大支柱。第一根支柱是旨在克服通貨緊縮的積極的貨幣政策,其中就包括2%的物價上漲目標。圍繞通貨緊縮和貨幣政策,日本各派已經爭論了10年之久。此次,在安倍強有力的領導下,原本就應該推行的政策終於得以啟動。安倍佈局讓黑田東彥成為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在4月4日的首次貨幣政策會議上不負眾望,決定推行貨幣寬鬆政策,贏得了廣泛好評。可以説,第一根支柱已經順利啟動。

竹中平藏
        第二根支柱是靈活的財政政策。這裡的「靈活」有兩個含義,一是短期內要擴大財政支出,以填補供需缺口,二是中期要實現財政健全化。日本國債在GDP中的佔比高達200%,是全世界財政赤字最嚴重的國家。在短期擴大財政支出方面,日本政府近日出台了包括10萬億日元純財政支出在內的經濟對策,還通過了補充預算案。可以説採取了相對大規模的財政擴大政策。但是,關於中期的財政健全化,政府尚未拿出具體方案。筆者認為在贏得國民和市場的信任後,政府應該儘早拿出財政健全化方案。

       第三根支柱就是增長戰略,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擔任經濟政策領域大臣的4年半時間裏,一次也沒有制定過增長戰略。但是在我卸任這一職務後,7年時間裏日本7次制定增長戰略。但是,自製定增長戰略後,日本經濟增長率一直十分低下。這就説明表面的增長戰略無法推動日本經濟發展,日本需要真正的經濟改革。

       現在,三根支柱的一根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一半)已經啟動,而另一根本半則成為今後的課題。而如何提高中期的經濟增長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財政重建的基本方案和增長戰略將在6月中旬出爐,各界正拭目以待。

   對亞洲的積極影響

       在安倍經濟政策的推動下,目前日元貶值至1美元兌換升至96~97日元。一方面,這提高了日本出口型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這對海外的競爭企業構成不利。因此,部分國家對日本的批評不斷升溫。但對於匯率問題,應該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在此之前,日本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的異常狀態、實際利率居高不下,導致日元迅速升值。在過去5、6年裏,日元兌美元升值了約40%、兌韓元升值了約50%。雖然安倍經濟政策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裏使日元貶值了20%多,但這僅僅修正了此前日元升值的一半左右。應該將此次日元貶值理解為日元升值的修正過程。

      如果「安倍經濟學」真的能使日本經濟恢復活力,將對亞太經濟産生重大積極影響。另外,對中日關係也是有益無害。而日本國內7月份的參議院選舉對政策的成功與否意義重大。在之前的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獲得了多數席位。但在參議院,自民黨目前尚不足過半數席位。如果能在參議院選舉中獲勝,安倍政權將實現穩固。事實上,日本首相不停更換也不利於亞洲的穩定。

     筆者相信「安倍經濟學」的成功將有益於亞洲整體的發展。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竹中平藏 簡歷:
1973年進入日本開發銀行,歷任大阪大學副教授、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等,2001起進入日本內閣,曾任經濟財政及IT擔當相,2002年擔任經濟財政及金融相。2004年當選參議員。先後擔任經濟財政及郵政民營化擔當相、總務及郵政民營化擔當相、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兼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長。2009年任保聖那(Pasona)集團董事長。

         竹中平藏 專欄
         中日關係令全球擔憂
         日企流向海外給中國的警示
         人口預測很靠譜
         歐債危機給亞洲的警示
          逆境中的歐美應該學中國        
         中國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經濟與「負加速度原理」
         危機管理與新的日中關係
        
全球化經濟中的中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