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挑釁帶來中日美關係力學變化
2013/05/03
8艘海監船同時進入
「中美關係發展進入新的重要時期,(在兩國關係大局下,兩軍交流合作)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4月23日上午北京市內的軍事設施「八一大樓」內,會見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一行的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心情非常不錯。鄧普西也表示「此次結識了很多中國軍隊領導人,今後還將與年輕軍官進行交流」。
正好就在這一刻,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周邊卻呈現著異樣的氣氛。8艘中國海監船隻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8艘同時進入是截止目前最多的一次。雖然這被認為是對日本右翼政治團體成員乘船在周邊海域開展捕魚活動的反擊,另一方面,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也是因為中美的靠攏。
![]() |
安倍與訪日的美國國務卿克里 |
12日至15日依次訪問首爾、北京和東京的克里亞洲之行的主要課題的應對朝鮮。其中,能否獲得對朝鮮具有影響力的中國的支援成為焦點。正如克里所願,中國響應了美國的提議,也同意設立中美高官協商機制以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
美國對未停止核開發的朝鮮感到焦慮,開始積極行動來解決危機。對於主要目的是深化對華關係的克里的首次亞洲之行,美國國防部的評價是「幾乎滿分」,而對於日本而言卻是五味陳雜。在克里返回美國的15日之後,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的中國海監船急劇增多,數量累計達到19艘。與4月上半個月的6艘相比,猛增至3倍多。
而就在1個月前,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的中國海監船的數量呈現減少趨勢。3月下旬在夏威夷,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與美軍太平洋總司令洛克利爾舉行會談,並開始制定設想「尖閣有事」的日美共同作戰計劃。制定了針對中國的日美軍事行動的詳細內容。
岩崎與洛克利爾的會談中,還討論了中國佔島後,日美如何奪回島嶼。之後,中國海監船的活動立馬停止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在靜觀美國的動態。
支援維持現狀
面對日本內閣成員,美方的觀點一直很明確。
「尖閣諸島處於日本管轄之下。反對任何導致關係緊張、引發誤算的行動以及強制性的、改變現狀的行動」。克里在4月14日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談時這樣強調。29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會見到訪華盛頓的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時表示「反對改變現狀」,對中國進行了強力牽制。
對於中國艦船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事件增多一事,哈格爾等美國高層重申不希望出現偶發的中日衝突。繼續保持與日本的同盟關係、同時關注中國動向的歐巴馬政權的真實意圖是:要盡可能減少亞洲「有事」的火種。
其中最大的火種就是朝鮮。不管朝鮮是不顧相關各國的反對、強行發射彈道導彈和核子試驗,還是暫時保持沉默、不再挑釁。無論朝鮮怎麼做,其動向都將反映在中日美關係上,同時給三國關係帶來新的變化。
本為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 吉野直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