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CEO」的風險

2013/07/23


        憑藉參議院選舉的壓倒性勝利,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完全掌握了日本國政的主導權。安倍雖然獲得了穩定的政治基礎,但是面對過於強大的自民黨政權,日本的經濟界正在暗中提高警惕。

   「親經濟」為何引來擔憂

      「政權或許會穩定,但這也並不都是好事。因為安倍的要求可能進一步升級」, 參議院選舉結束的第二天的7月22日淩晨。日本一家大型車企主管涉外事務的高管擔心地道出了這番話。

 
 
     相比與經濟界矛盾明顯的民主黨,日本自民黨原本應走的是「親經濟」路線。盟友取得了勝利,日本經濟界為何萌生擔憂?理由之一在於安倍政府6月14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的成長戰略「日本再興戰略-JAPAN is BACK」。

      這份由大約100頁正文與詳細日程表組成的文件涉及醫療等戰略領域,向這些領域劃撥豐厚預算的政策思路隨處可見。日本一家大型材料企業的高管在閱讀這份報告時,注意到了這樣一句話。

      「推動事業改制、事業重組」——也就是説,日本政府沒有掩蓋積極推動産業重組的姿態。

       接下來的內容是:「國家將對供應過剩結構長年擱置的領域做出指導,構建推動結構修正的框架」。在推動成長領域的同時,對於企業過度扎堆的産業,則要稅制、金融支援總動員,從根本上改變産業結構。

       在內閣會議通過成長戰略的6月中旬。傳出了日本有名的大企業川崎重工業公司罷免了社長,結束與三井造船合併談判的新聞。或許因為主角是民營企業,經濟再生相甘利明對此反應冷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兩家公司對重組的評價不同」,而且還特意加上了「行業重組有助於新陳代謝」的評語。

      「這句話的意思或許是説國家不是産業重組的旁觀者」,從甘利的發言中,一位曾經任職於大型基礎設施公司的元老級人物看出了安倍政府推動行業改制的強烈意志。

   豐田的警戒線

       重組的目標並不僅限於造船業。石油化學等材料和設備,平板電視陷入低迷的家電——因過度競爭而喪失戰鬥力,即將在全球競爭中掉隊的日本實力派企業源源不絕。一家外資投資銀行的管理人員打起了算盤:「根據安倍政府的姿態,今後日本國內的收購估計會變得活躍」。

       日本政府加強對經濟界的干預早有前兆。安倍政府就任後,劍指糾正日元升值、擺脫通貨緊縮,實施了有著「異次元」之稱的大幅度貨幣寬鬆政策,在針對製造業和服務業等行業的産業政策上,也開始採取與歷代自民黨政府「不同性質」的姿態。

      在今年春季的勞資談判中,提出2%通膨目標的安倍為了緩和家庭收支受到的衝擊,向經團連、經濟同友會、日本商工會議所日本3大經濟團體提出了加薪要求。或許由於與安倍關係密切, 新浪剛史擔任CEO的便利店連鎖企業羅森率先加薪後,其他便利店也緊隨其後。

      經團連等經濟團體實力派成員企業的領袖不禁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這難道不是介入經營嗎?」

     4月,為了創造易於女性工作的環境,安倍曾向日本經濟界提出延長育兒假、積極起用女董事的要求。

      安倍的這種對日本産業界的雇用和設備投資等人、財、物掌控的姿態,宛若「日本株式會社」的CEO。

      由於會長米倉弘昌與安倍關係不和,代表日本經濟界的「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簡稱:經團連)已經「啞火」。因此,對於安倍不斷重覆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的經營者開始警惕。

       「國內的産能還有富裕。很難為增産投資設備。」「不要説漲工資,現在維持國內就業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7月11日,參議院選舉在即。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參加日本汽車工業會的定期會長見面會時,對於安倍的經濟運營,言辭十分慎重。


       豐田真正的想法難以揣測,但按照消息靈通的汽車業內人士説:「對於首相在成長戰略中呼籲的擴大國內設備投資、提高工資,已經拉起了警戒線」。

   暫時實行 「國家資本主義」?

 
       安倍對日本産業的「介入」倘若棋錯一著,難免招致經濟界的排斥。安倍政府雖然贏下參議院選舉,消除了「扭曲國會」,但是,政府與經濟界原本應該是通力協作的關係一旦變成「新的扭曲」,政府的氣勢將會遭到打壓。對於與過去自民黨政府略有不同的産業政策姿態,安倍到底有著怎樣的想法?

      「為了從雷曼危機的困境中重新站立起來,國家必須全面介入經濟運營。強化財政,由國家親自經營投資基金。現在隨著新興市場國的崛起,在世界經濟系統中,産生了可以稱之為‘國家資本主義’的潮流。」

       6月上旬,在東京品川的一家酒店。安倍面對大約1700位經濟人,熱情洋溢地發表了演講。但是,對於高舉自由主義經濟旗幟的自民黨總裁屢次提到「國家」一詞,一位出席者感覺到了異樣:「發言相當大膽。」

       最後,安倍補充説「這是(使經濟恢復健康)的暫時性姿態」,似乎表明了由政府主導重振民間活力的決心。安倍之所以在溫和態度下,一次次向經濟界提出「要求」,或許是認為政府的「介入」已經正當化的認識,但安倍也沒有忘記緩和經濟界的抵觸情緒。

       在南韓企業等強勁對手發起攻勢的情況下,經營者迫切希望的是「經濟」。為此,安倍發放的「糖塊」是外需。

       4月底,日本黃金周長假期間,在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作為10年來首位訪問俄羅斯的日本首相,安倍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結束領導人會談,舉行了發佈會。在發佈會現場,日本國際合作銀行行長奧田碩等120多位經濟人到場參加,對安倍的發言表示了肯定。

       「這一次,我們參加了日俄關係史上最強、規模最大的經濟代表團。為了進一步提高國民生活品質,俄羅斯希望利用日本擁有的技術,展示日本技術能夠做出的貢獻」。雖然重啟停滯的日俄和平條約談判、北方領土問題是最大的主題,但安倍在取得經濟成果上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意願。

   30萬億日元的「糖塊」

        在俄羅斯,日俄就在遠東、西伯利亞合作開發能源和基礎設施達成了一致。安倍親自訪問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土耳其和中東,在土耳其獲得了錫諾普核電站項目的獨家談判權。

       政府與民營企業團結一致,向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基礎設施是南韓、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工業國家擅長的産業政策。現在,日本終於意識到了「領袖推銷」的威力,在民主黨政府時代,高層曾經到越南和緬甸推銷鐵路等,並且取得了成果。但日本畢竟起步晚,部長級官員的努力存在局限性。就在這時,安倍進入了這一領域。

        「訂單額達到30萬億日元,是現在的3倍」——安倍提出了2020年之前的基礎設施出口目標。有時間便出國訪問,或是與訪日的各國領袖會談。親自向各國領袖推銷核電站、鐵路系統。精通通商領域的經團連高管也不禁咋舌:「首相親自開展如此大規模的‘領袖推銷’實屬罕見」。

       安倍帶領大批經濟人遍訪各國的身影宛如巔峰時期享有「CEO總統」之稱的南韓前總統李明博。但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能品嚐到其中的甜頭。親安倍的經濟人也釋出了冷淡的觀點。

   「孤島」的不安

  「感覺已經足夠了」,在增長戰略內容全部出爐之後的6月10日,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安倍政權的産業政策,表露了讚賞和失望交織的心情。


安倍與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右)握手(2012年12月kyodo)
  三木谷組建了抗衡經團連的新經濟連盟(簡稱新經連),在安倍政權的邀請下,一直以民間議員身份參加政府的産業競爭力會議。當時借助暗示辭職的方式敦促政府通過了開放藥品網路銷售限制的提案。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對於政府主導商業界新陳代謝的態度,三木谷很難理解。

  「即使經濟産業省進行扶持,也只會産生只有日本才有的‘孤島’産品」

  三木谷等創業型經營者重視的是促使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向增長型産業的監管大膽放寬。但是,最重視參議院選舉勝利的安倍政權避開了「放寬解雇限制」等既得利益集團反對的舉措。由於這一微小的因素,安倍與曾對其存在期待的三木谷等日本風險企業創始人之間的關係可能走向同床異夢。

  已掌握國會主導權的安倍政權開始加大新經濟政策的火力。增長戰略第2波舉措將於秋季敲定。經團連敦促日本政府實施在第1波舉措中漏掉的法人稅減稅,但在會員企業之間,越來越多擔憂的聲音早就表示,「在包括政府、勞方和資方在內的‘政勞資磋商’中,法人稅減稅可能被當做與提高工資相交換的籌碼」。

  作為「安倍經濟學」的招牌,貨幣寬鬆政策的效果能維持到何時仍是未知數。另一方面,歷史已經證明,政府主導的産業政策很多都無法順利推進。安倍政權面臨著相比選舉獲勝更加棘手的難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藤原 豐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