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台灣」出現動搖
2013/07/30
出貨量大幅減少
宏碁個人電腦出貨量比上一年同期減少32.6%,為623萬台,而華碩電腦減少21.1%,為459萬台。美國調查公司IDC於7月10日發佈了2013年4~6月個人電腦出貨量數據,結果這一數據讓台灣個人電腦業內人士大吃一驚。
![]() |
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 |
台灣企業的主力商品是面向個人的筆記型電腦。這是與平板電腦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需求減少的浪潮産生了直接衝擊。而前3大廠商則致力於發展需求變動較小的對公業務,這一戰略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市場整體4~6月萎縮11.4%,為7563萬台,出現大幅下滑。因此,被視為掌握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生産9成的台灣EMS(電子産品代工服務)企業的訂單也極為疲軟。
台灣于上世紀80年代在當局主導下,個人電腦相關行業取得發展。宏碁和從事半導體代工生産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等不斷增長。90年代以來,在中國大陸大量組裝筆記型電腦的廣達電腦等代工企業迅速增長,在世界個人電腦供應鏈上,台灣企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尤其是台灣代工企業與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和各零部件廠商構建了穩固的關係。2000年代中期以來,個人電腦開發所需的半導體技術資訊等不再從作為客戶的個人電腦廠商獲得,而是從英特爾等直接獲得。利用這些資訊,代工企業的業務延伸到了以往個人電腦廠商從事的結構設計和外觀設計等策劃領域,因此提高了發言權。
但是,由於個人電腦市場與平板電腦發生了競爭,自2012年起進入了萎縮期。IDC預測稱,平板電腦出貨量在2013年將反超筆記型電腦,而到2015年將超越包括桌上型電腦在內的個人電腦整體。台灣各IT企業正積極將目光瞄準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需求,但除TSMC等一部分企業之外,個人電腦低迷的影響仍然很大。
![]() |
摸索「後電腦時代」
IT終端的興衰成敗已是司空見慣,但在約30年裏一直拉動台灣IT行業的個人電腦的衰退將帶來巨大影響。
據台灣財政部統計顯示,台灣1~6月出口額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4%,為1505億美元。由於個人電腦相關零部件供貨減少等因素拖累,增速低於當初預期。台灣企業的優勢在於挖掘以代工生産為代表的細化客戶需求。但在「後個人電腦時代」能否繼續發揮這種實力?今後可能需要不斷摸索。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台灣支局 山下和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