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三星模式」之謎與死穴
2013/08/01
「垂直整合型」模式實現增長
三星4~6月合併財報顯示,營業利潤為9.530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23.4億元),時隔2個季度再創歷史新高。而銷售額為57.4644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率達到16.6%。很多觀點認為三星之所以能實現高利潤率,主要得益於其自行生産智慧手機和電視的顯示器與半導體。也就是説,垂直整合型經營模式推高了盈利。
![]() |
1韓元=約合人民幣0.0055元 |
松下社長津賀一宏也曾指出「全部業務都自給自足是難以盈利的商務模式」。為了避免鉅額虧損,日本企業提出改變所有業務都由企業內部包攬的自給自足主義,而選擇了分工戰略,即將那些低收益部門和易受市場波動影響的部門的業務委託給外部企業。由於不再保有工廠等資産,所以被稱為「輕資産戰略」。旗下沒有工廠的蘋果等美國企業之所以保持高收益,可能就是將「輕資産戰略」運用到極致的結果。
相反,三星卻依靠所謂落後於時代的「重資産」戰略,涉足從零部件到組裝等業務的垂直整合模式實現了高收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成敗在於「行銷」
從三星的行銷戰略中可以找到答案。據南韓媒體報道,三星2012年的行銷費用高達12.9萬億韓元,相當於其銷售額的約6.5%,按人民幣算超過了630億元。從已開發國家到新興市場國家,不管在哪個機場,都能看到三星的廣告,不管是哪個國家的電視廣告,都能反覆聽到「三星」的名字。投入鉅額資金進行宣傳,然後大量銷售。這就是三星實現飛躍的奧秘所在。由於企業的概念不同,很難進行直接比較,但索尼集團2011年度的廣告宣傳費僅為357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億225億元)。
![]() |
三星電子的廣告宣傳讓其品牌快速滲透至全球,5月首爾(AP) |
日本企業似乎沒有三星那樣的商人氣質。2009年夏普堺工廠投入運作後,反覆被提到的是液晶面板技術的卓越、以及高達1萬億日元的總投資額之大。但媒體卻很少報道夏普為應對液晶面板的增産而如何加強了市場推廣及行銷。如果選擇垂直整合模式,就應像三星那樣不斷擴大銷售。
三星的「弱點」
説到這,您可能會得出應該向三星學習的結論。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三星利潤儘管創出歷史新高,但最近股價卻持續疲軟,市場似乎「心存憂慮」。
![]() |
在今後所能預測的與中國企業等的激勵競爭中,誰也無法保證三星智慧手機永遠都是高收益業務。作為三星來説,目前應該是加強研發,促使新業務走上正軌的時期。但是,要在垂直整合模式下取得成功又就不能減少行銷投入。造成的結果就是只能相對減少用於研發的資金。這或許就是推進垂直整合戰略所將面臨的兩難。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強大之處,還是薄弱環節,三星的經營模式值得借鑒。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