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哥無罪?(上)

2013/08/16


  最近日本網上出現了一個詞,叫「帥哥無罪」,這個源自中國「愛國無罪」的詞彙。意思是説帥哥無論做什麼都可以,都能非常順利。在日本「男人靠內涵」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不管是女性還是生意上的客戶,用外表來判斷男人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也帶來了新的消費和生活方式。日經中文網將分上下兩篇文章介紹。

 「帥哥」更具優勢
  
  劇作家野島伸司創作的電視劇《愛情洗牌》於2009年上映。劇中,對於一味以相貌選擇戀愛對象的一名女性,她的朋友反駁稱,「他有內涵嗎?」。對此,那名女性回答道,「男人要看外表。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幸福,這樣做可能是錯誤的。但是,生出來的孩子要長得漂亮才能具有明顯優勢。聰明的女人就要關注未來。」(引自劇本)

  如今都已到了女性可以説出那樣的話的時代了啊,一種感慨油然而生。如今「漂亮就會獲得具有明顯優勢」的人生。事實果真如此嗎?

便利店的雜誌櫃檯擺滿男性時裝雜誌(攝于東京豐島區)
         在日本的一個網站裏,有女性網友對帥哥的看法的留言:

  「哭泣的男人看起來感情細膩,非常可愛(但是僅限帥哥)」

  「會樂器的男人真酷(但是僅限帥哥)」

  「不受周圍影響,能堅持自己意見的男人真是太酷啦(但是僅限帥哥)」

  「男人稍稍有點變態剛剛好(但是僅限帥哥)」

  各位讀者應該能理解這些留言的微妙含義。

  這些女性的真心話最先以明確形式在公開場合表現出來的,是1995年柯達在日本推出的相機電視廣告。女演員瀨戶朝香稱,「以外表選擇有什麼不對!」。在挑選相機的背後,當然指的就是挑選男人。

  當時,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崩潰,經濟實力和「家」等的標準變得難以指望。之後,出現了帥哥教練在體育俱樂部受到女性歡迎等現象。進入21世紀後,甚至經濟類圖書都開始在封面和腰封上印刷年輕男性作者的頭像照片(但是僅限帥哥),這一做法至今仍未改變。

  這種趨勢導致日本男性「外貌」市場日趨活躍。

  在今年6月日本全國百貨店銷售額中,「男裝和男士用品」銷售額比去年同月增長7.5%。連續2個月保持同比增長。除去東日本大地震後的基數低帶來的增長,這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以來的最高增速。以往,男裝在經濟復甦時是最後開始復甦的,而此次僅延後2個月就實現了全面復甦。

資生堂到高中進行的儀容儀表講座(攝于橫濱市聖光學院)
  在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消費啟動之前,2012年面向30多數和40多歲男性的時裝雜誌發行量比上一年增長30%(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數據)。與數年前相比,轉為了增長態勢。在受到網路擠壓,雜誌市場日趨萎縮的背景下實屬罕見。

  家電連鎖店比酷相機(BIC CAMERA)今年在新宿東口店擴大了男性用美容家電賣場。而松下等廠商也將積極開發新商品。有近2成男性使用美容家電,這支撐了美容家電市場的增長,日本經濟産業省調查顯示,增速達到年率約10%。

  資生堂為了拓展男性用化粧品「吾諾」的市場,已開始在日本的高中提供「儀容儀表講座」。第一次講座的對象是神奈川縣私立男子高中的1年級學生,髮型及化粧師教授了護理皮膚和保持髮型等技巧。學校表示舉辦講座的目的是「希望男生也學習正確的化粧知識」。
  
  如今,已經是學校搭臺,男高中生向化粧專家學習化粧技能的時代。男性的帥氣外表也發揮著作用。如果是帥哥,女性就會給買東西,就會原諒他們,就會為他們打開錢包,就會和他們做生意。這種「帥哥無罪」現象具有三個背景。


  第一是男女平等化。在以往的女性解放運動中,存在拋棄化粧和服裝等「女性化」特徵,試圖從過度壓力中解放出來的思想。作為這種思想的象徵,女性們舉行了燒燬胸罩等的示威活動。現在是在「外表修飾」上,以男性「女性化」的形式達成男女平等。

  對於女性而言,「美麗」的含義正在逐漸改變。在女性很難獨自在經濟上獲得成功的時代,需要為尋找條件好的結婚對象而修飾自己的外表。與富裕中年男性結婚的年輕貌美妻子在英語中被稱為「獎品妻子(trophy wife)」,意思就是妻子是給獲勝者的獎品。對男女雙方來説,説到底真的幸福嗎?

  如今情況不同了。女生是在為自己的成功而修飾外表。

  第二是勞動力的流動化。男性白領跳槽已司空見慣。即使不跳槽,也會發生企業內部調動等,在很多時候,需要讓「首次見面」的客戶産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做演講時也是如此。外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第三是勞動的服務化。類似不拘泥於外表,只需默默工作的生産一線的職場正在減少,而需要接待客人的職場正在增加。髮型等儀容儀表和笑容將影響工作成果和獲得的評價。

(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石鍋仁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