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該如何避開奧運9年之癢

2013/11/05


      為什麼每隔一定週期,世界上就會發生相似的事。這其中有的存在一定的規律,也有的是一定的偶然性。

 
       翻開經濟學的教科書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經濟週期。從週期最短40個月的庫存投資基欽週期、到10年一個週期的設備投資朱格拉週期、20年的建築週期(又稱庫茲涅茨週期)、以及50年的技術創新康得拉耶夫週期(Kondratiev cycles)等等。似乎經濟活動中存在可以數位化的規律性。

       在歷史研究領域也存在不可思議的迴圈。社會學家見田宗介以1868年的明治維新為起點,將日本近代史劃分為21年一個週期,具體如下。(岩波書店《圖書》2012年11月)

(1)成立期=1868年~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
(2)完成期=1889年~1910年 日本吞併朝鮮和大逆事件
(3)爛熟期=1910年~1931年 滿洲事變
(4)解體期=1931年~1952年 《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生效

      之後的21年,1973年石油危機之前為經濟成長期,截至73年日本近代史共分為5個時期。

      21年一個週期可能是一種偶然,不過考慮到伊勢深宮每隔20年一次的「式年遷宮(定期維修)」,難免讓人感覺其中也存在一定的規律。

      東京將於2020年舉辦奧運會,回顧歷屆奧運會舉辦城市和舉辦年份,會發現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週期。經常有舉辦國在奧運會舉辦9年後發生危機。

 
     1936年柏林奧運會—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投降

     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3年石油危機、經濟高增長時代落幕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1989年柏林牆倒塌→91年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結束

     1988年首爾奧運會—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國際貨幣基金(IMF)管理

      類似的例子還有04年的雅典奧運會,希臘在2010年奧運會過去在還不到9年的時候遭遇了危機。

     這究竟是偶然,還是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呢?為此我諮詢了政治學家、新潟縣立大學校長豬口孝。

      豬口孝認為經歷過奧運會後危機的國家具有一些共同點。包括(1)中央集權、權威主義的政府;(2)呈擴大趨勢、放任的財政政策;(3)受國際機構保護薄弱。

       另外「奧運會作為發揚國威的一大國家項目,上述國家都在首都舉辦奧運會。而歐美國家卻不同,例如84年的洛杉磯、92年的巴塞隆納、96年的亞特蘭大都是地方城市,並非舉全國之力來舉辦奧運會」。

      從中可以看出一些定性的規律。在日本、南韓之後、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的中國成為下一個關注的焦點。9年後的2017年即將來臨,最好提前保持警惕。

       而對於將於2020年舉辦奧運會的東京來説,重要的是消除「9年後危機論」。因此,不應像1964年那樣舉全國之力,超出能力範圍,而是應該根據自身情況,舉辦一場腳踏實地的奧運會。

       這從經濟學家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獨立行政法人、日本經濟産業研究所理事長中島厚志分析了奧運會的經濟效應。

  觀察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數據可以發現,當時的經濟增長超越了作為日本國家實力的潛在增長率。但也顯示出,財政收支惡化、公共投資過大等問題。日本作為國家取得了成功。1965年,日本在戰後首次發行了赤字國債。


  中島還對上世紀80年以來舉辦奧運會的國家進行了分析。而得出的結論是,「自奧運會舉辦約1年之前起,經濟增長開始超越潛在增長力。而在閉幕後,超過實力的經濟增速仍將保持2個季度」。

  其比率的整體平均值約為1%。而如果僅觀察主要已開發國家,則最大僅為0.3%。因此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經濟效應將非常有限。中島在此基礎上表示,「與經濟增長相比,促使正趨於內向的國民意識轉向積極的效果更值得期待」。

  重視意識變革而非經濟效應,東京2020奧運會經濟分析的含意可能就在於此。東京奧運會應成為改變日本趨於內向、衰退、消極這3個問題的契機。毫無疑問,時間軸已經確定,新國家目標得以明確具有巨大意義。

 在此基礎上,可能還需要探討新的奧運會模式。而這無疑需要考慮到時代因素。

 1964年是電視劇《三丁目的夕陽》所描繪的高度增長的正中間,屬於輝煌的1960年代。而到202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將佔30%,老齡化不斷發展,屆時將是銀色(指老年人的白髮)的2020年代。

  這就是時代的不同。讓我們想一下,是否應該像舉辦殘奧會那樣,舉辦65歲以上老年人參加的老年奧運會呢?

  即使存在9年後肯定發生危機的規律性,如果那是固定不變的,便只要消除其原因,危機就將不攻自破。

      為此,必須採取靈活的思維,使奧運會符合銀色時代的日本國情。這將促進新的國家建設。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芹川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