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鰲論壇看到的中日美

2014/04/23


  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麥克·斯賓塞(Michael Spence)。
       4月10日,亞洲的財政界要人齊聚海南博鰲,參加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式。「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李克強總理在主旨演講中提出計劃事實上向外國人放開中國股市,對此,台下的聽眾中有一位美國人露出了滿意的表情,他就是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麥克·斯賓塞(Michael Spence)。包括李克強此次表明的方針在內,麥克·斯賓塞是對中國的經濟改革方針起到「指路」作用的人物之一。

 中國經濟謀士劉鶴的師傅

        斯賓塞因分析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發展情況而廣為熟知。被稱為習近平主席「經濟秘書」的經濟領域謀士、中國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鶴相當於是斯賓塞的弟子。圍繞今後中國經濟的理想狀態,劉鶴經常向斯賓塞徵求意見,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斯賓塞總是最先得知中國今後將出台哪些改革方針」。

       博鰲論壇於2001年設立,最初的目的是成為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達沃斯會議)的亞洲版,促進亞洲要人進行交流。不過,近年來美國的存在感不斷增強。此次美國有129人出席論壇,是日本(46人)的近3倍。而且人員陣容也很豪華,包括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前商務部部長芭芭拉•哈克曼•富蘭克林以及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歐偉博等。

        中方也對這種趨勢表示歡迎。習近平也呼籲與美國進行合作,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此次博鰲論壇設立了多個討論中美關係的分論壇,其中還包括此前中方一直迴避的有關網路攻擊問題的分論壇。博鰲論壇的相關人士表示為了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中國有必要獲得美國更多的理解。

 另一方面,美國方面也存在戰略上的意圖。「希望您參加博鰲論壇,不要拒絕」。一位美國出席者透露,曾有美國政府相關人士遊説其參加。關於美國與會者逐漸增加的原因,不僅在於受到中國市場潛力的吸引,而且外交政策層面的明確意圖也在發揮作用。在歐巴馬政權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高級亞洲部長的貝德在其著作《歐巴馬與中國崛起》一書中指出,歐巴馬政權對華政策的核心是「引導」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成為建設性的參與者。實際上,近年來展現「中美蜜月關係」的戲碼非常突出。

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
  歐巴馬政權對留學生交流態度積極,例如提出「10萬人留學中國計劃」,目的是將在中國學習的美國留學生增加至10萬人。美國在過去3年裏向中國送出了總計6萬8000名留學生。而2013年中國赴美留學生達到23萬人,按國籍來看排在首位。由於中日關係日趨惡化,中國知日派的影響力正在下降,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人脈聯繫則不斷加強。

 美國説客不再稱自己是「日本專家」

  對於這種態勢,華盛頓的説客們也在敏感地作出反應。在此前作為知日派而聞名的説客中,很多人最近不再稱自己為「日本問題專家」,而是隨身攜帶寫有包括中國的「東亞問題專家」的名片。而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也認為各方對中國資訊的需求正在提高,因此開始每天向這些説客們郵寄匯總中國主張的報告,以促進對中國的了解。

  那麼,日本在博鰲論壇的存在感如何呢?豐田和松下等日本企業的40多名高管參加了論壇,而擔任博鰲論壇理事長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也在關注中國,稱「不僅僅要考慮本國的問題,而且要經常思考該地區和世界整體,如果不承擔這種責任,就很難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但是,仍然看不到舉日本政界整體之力推動的戰略。

  擯棄對不斷崛起的中國的單純反對,避免向中國獻媚,而是應思考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並促使中國成為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存在。如果沒有這種思維,日本有可能淪為中美關係一個單純的「從屬變數」。在美國的對華姿態中,值得日本學習的地方很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