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日美對華關係的落差
2014/04/30
美國總統首次明確表示了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適用對象,這讓日本政府鬆了一口氣,但美國政府內部則認為這只是重申了以往高官的發言。必須注意的是,雖然歐巴馬在日本參加日美首腦會談,卻表示中國是「對世界來説非常重要的國家」,顧及了中國的立場。
在此基礎上,歐巴馬敦促中日兩國展開對話,稱「事態逐步升級是錯誤的。日本和中國應該採取措施構建互信」。作為在相關島嶼問題上獲得美國總統支援的回報,安倍政權將承擔修復中日關係這一重大國際責任。
美中關係和日中關係存在差異,可以説是將外交、安保和經濟放在一起考慮的歐巴馬政權與更加優先外交及安保的安倍政權之間的差異。歐巴馬政權擔心中國海洋戰略,但重視與正在成為超級大國的中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這反映了歐巴馬政權的現實主義。
另一方面,安倍政權面對日本對華經濟關係冷卻的現實,卻不著手打開僵局。正在遭受打擊的日本經濟界顧忌安倍政權的強硬姿態,一直保持沉默。安倍政權的對華戰略將至關重要的經濟放在了次要位置。
這與作為「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的增長戰略存在明顯矛盾。如果不與處在世界增長中心的中國發展經濟關係,安倍的增長戰略的基礎就將崩潰。
為了修復中日關係,日本需要轉向更加重視經濟的戰略。
在加快推進在日美首腦會談上被推遲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最終磋商的同時,應該積極推進中國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而在大氣污染防治等環境問題上,中日兩國也可以展開合作。
如果不改變偏狹的民族主義修復中日關係,東亞就沒有和平與繁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