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戰略很模糊
2014/05/06
與捕獲額度相背離
在此次訴訟中,反捕鯨國澳大利亞起訴了日本。3月31日,國際法院作出的判決的核心內容是,「日本的調查捕鯨並非純粋以科學為目的,要求日本政府不要繼續發出更多捕鯨許可」。
![]() |
照片由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 |
國際法院對日本調查捕鯨表示質疑的根據之一是捕獲額度與捕獲數量的背離。日本作為調查所需的數量,設置了在南極海域每年捕獲1035頭鯨魚的額度,但近年來3成額度沒有使用。而且捕獲的大部分是小鬚鯨,而用於調查鯨魚種類之間相關性所需的其他品種接近於零。
在頂峰時期,日本擁有高於全年消費量的4千~5千噸鯨肉庫存。日本主張捕鯨數量減少的原因是激進的反捕鯨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的阻礙,但並未獲得支援。此前在日本水産廳負責捕鯨問題的國際東亞研究中心客座首席研究員小松正之認為,「日本捕獲量的減少自從海洋守護者協會進行阻止之前就已經開始。國際法院可能據此認為,日本為了調整庫存,以海洋守護者協會為藉口減少了捕獲量」。
判決涉及的地點為南極海域,但日本在西北太平洋也沒有用完捕獲額度。今後,如果反捕鯨國提起訴訟,該海域的作業也有可能被要求停止。
![]() |
需求不足5000噸
但是對於重啟商業捕鯨,日本也並未下定決心。實施商業捕鯨無法像調查捕鯨那樣投入稅金。日本水産等曾經開展捕鯨的水産公司如今已經成為跨國企業。日本國內的鯨肉年需求量不足5千噸,再加上來自海外的強烈批評,重啟捕鯨的好處很少。東海大學海洋學部的講師大久保彩子指出「如果商業捕鯨被允許,日本的捕鯨可能會消失」。
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反捕鯨國過去也曾為了獲得鯨油而大肆捕鯨。從1970年前後開始大力提倡反捕鯨是出於極為現實的原因。即借助反捕鯨口號來宣傳環境保護、獲得選民支援的政治意圖以及開採出石油之後不再需要鯨油。在澳大利亞,「觀賞鯨魚(Whale Watching)」已成為一大觀光産業,海洋守護者協會則因阻撓日本的捕鯨行為而獲得了鉅額捐款。
加藤教授指出「捕鯨問題中包含了科學和資源以外的眾多因素」。反捕鯨國的主張並非基於「理」,而是基於「利」。暫且不論是對是錯,日本所依據的「理」也模糊不清,無法推翻應該受到批評的反捕鯨國的「利」。日本水産廳的一名原職員抱怨稱:「日本到底在為什麼而戰?」
(吉野浩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