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京很少看到擺地攤的?
2015/04/13
兩年過去了,如果剔除消費稅加稅的影響,日本的通膨率離黑田總裁提出的通膨目標差之千里。最近幾次的記者招待會黑田總裁口齒似乎不如以前利索了,岩田先生也絕口不提當年的信誓旦旦,只稱為達目標自己將繼續努力。
![]() |
肖敏捷 |
筆者最重視的是有關就業的一些指標,因為從股價上漲受益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最關心的是自己能否保住飯碗。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目前的失業率為3.5%,有效求人倍率為1.15倍,如果不挑肥揀瘦的話每人都能找到工作。就業狀況不僅明顯改善,而且慢慢接近上世紀80年代的頂峰期。經濟發展的目的就在於為國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僅此一點,筆者認為黑田上任以來執行的金融緩和政策還是有效果的。
筆者建議大家來東京或其他城市訪問時,在逛街購物之餘留意一下在大街小巷或百貨店、酒店周圍有沒有大家熟悉的地攤,因為這是一面了解一個國家就業市場的鏡子。
在日本如果要擺地攤需要取得道路使用許可證,衛生、消防等各部門的監管也十分嚴格,就連擦鞋匠也需要營業執照,這一點跟國內的城管應該大同小異。但是,除了偶爾在車站附近碰到開小卡車賣水果的果農之外,在東京很少看到擺地攤的原因在於沒有需求。
首先由於商業網點十分健全,商品流通也十分市場化,地攤幾乎沒有多大的生存空間。另外,正規的就業市場和靈活多樣的雇傭方式為大多數人提供了比較穩定的謀生手段,通過擺地攤自食其力解決就業問題的必要性也不大。
其實,日本並非沒有地攤,70年前戰敗後,東京上野一帶地攤如雲,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地攤逐步減少,不少擺地攤的「自營業者」開始企業化並擁有固定的營業店舖。對於「自營業」或個體戶,日本政府也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因此生存環境比較寬鬆,當然至於能不能經營下去還要看個人努力。
每當看到國內有關城管與攤販衝突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只有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力開拓正規的就業市場,為希望就業並有勞動能力的國民提供機會。另外,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活力來自民間」,通過簡政放權鼓勵個人創業,促進地攤升級換代也是必要的。由於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照搬,但是希望有關人士能夠借鑒日本經驗為發展國內的就業市場出謀劃策。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作者所屬公司SMBC日興證券無關)
專欄:肖敏捷論中日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SMBC日興證券經濟分析師。作為頻繁來往于中日之間,不斷推出準確經濟報告的經濟分析師而為人所知。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