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中日經濟交流實現官民共熱?

2019/07/0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肖敏捷:6月底在日本大阪召開的G20可以説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大會。因為目前全球政治和經濟面臨的課題太多,一堆亂麻從何理順,各國首腦頭痛,各國老百姓也無奈。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掌握著全球人類共同體命運的主要20國和地區的首腦齊聚大阪,大家自然期待他們能夠促膝談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日本的安倍首相也苦心經營地為大家創造了條件,中日美三國元首擠在一張小桌端坐的照片説明了一切。

 

    儘管日本的輿論對本次會議的評價比較苛刻,但筆者認為已經相當滿意了。重中之重當屬中美首腦會談,雙方商定重啟貿易談判。如果是一個相反的結局,估計全球股市會哀鴻遍野。另外一個就是中日首腦會談。中日雙方一致認為中日關係已經完全正常化,不管是新階段還是新時代,阻擋中日交流的政治障礙已經在雙方的努力下完全清除。

  

     不光是政治交流的正常化,經濟交流也在不斷升溫。近幾個月來,在東京舉辦的幾場有關中日投資交流的論壇出席人員上千,規模之宏大,場面之壯觀,在筆者的印象裏可以説是久違了。 至於在日本各地召開的各種規模和行業的招商引資會更是源源不斷。前幾天去日本的一個地方城市出差,當地的朋友説他一天接待了三個中國訪問團。用盛況空前來形容完全不過分。

  

     看到中日關係完全正常化,聽到很多來訪的朋友重提要向日本學習,筆者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中日兩國是鄰居,交流越多越有利於雙方增強了解,可以創造更多互相學習的機會。但是身在日本的筆者對目前的中日經濟交流總感到一絲的不安。既然是「一絲」就有可能是筆者大驚小怪,但為了讓中日經濟交流走得更遠、更富有成果,希望有關人員能抽出幾秒鐘時間批判性地斜眼看一下所謂的一絲不安。

  

     目前中日兩國關係的正常化完全是兩國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要珍惜。但是和熱情高漲的政府相比,民間尤其是日本企業似乎有點熱不起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招商引資會一拍即合,但這種情景似乎難以再現。究其原因,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預期不確定性也許首當其衝,筆者認為更多原因可能還在微觀層面。因為政府只能為企業創造一個大環境或鋪一條路,如何去實現目標還需要每個企業的自身努力。在這方面,中日企業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認知差距,而這種差距往往會讓很多商機夭折,實屬遺憾。

  

 肖敏捷論中日

 

   你去過日本的咖啡店嗎? 

 

 別把手機支付捧上天

 

 投資日本你做足功課了嗎?

              

 從日本經濟白皮書管窺中國經濟未來 

 

 改革開放40年和平成30年

 

 地方政府如何在日本招商引資?

           
 
  
  更多》》》

      具體來講,有不少國內企業喜歡談戰略,日本企業更注重於戰術。孰是孰非難以下結論,但是對一個企業來講,究竟有多大的可操作性至關重要,因為你畢竟代表不了政府。否則的話戰略合作協議簽了一大堆,但最後都是紙上談兵。不排除日本企業裏也有不少愛做表面文章的,但大多數非常注重實效,幾個回合下來發現沒有任何進展或細節,人家不會再抽出時間和人力陪你紙上談兵。國內一些企業希望投資日本,然而交給你的材料要麼是幾句大話,要麼是長篇累牘。筆者懷疑國內培養了那麼多MBA學員是否都進了證券公司?因為證券公司的分析員做的資料要比日本的分析員漂亮多了。這些人才應該去企業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投資機會很多,線條粗一點也沒關係,因為糾錯的機會也很多,大方向對了賺錢機會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但是進入中低速增長時期後,每個人都看不清大方向,競爭又非常激烈,企業更注重可行性,因此投資判斷也變得更加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忽略細節也許會帶來致命性失敗。而我們不少企業什麼都有缺的就是細節。記得很多年前,國內曾經瘋狂流行過《細節決定一切》這本書,結果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再舉一例,很多國內朋友喜歡參觀日本的長壽企業,愛談工匠精神,希望從中尋覓到持續發展的秘訣。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讚賞的選擇。問題是參觀完之後對每個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發和變化?其實,很多日本百年老企業或工匠精神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誠信和扎紮實實做好每件事是最基本的一條。總而言之,大戰略、大方向是政府決定的,企業要做的就是力所能及追求最佳的戰術,把每件事做得更精細。中日關係的正常化為中日經濟交流營造了很好的大環境,接下來就要看企業去如何應對,如果仍然是粗放型的企業行為,不少日本企業會對新一輪經濟合作持謹慎態度。

  

     誰讓我們偏偏碰到最拘泥細節的日本企業呢?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為恒正資本(AIS CAPITAL)的代表合夥人。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和《中國新的經濟大革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