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要從娃娃抓起?
2019/08/2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肖敏捷:進入暑假之後,讀小學的兒子長達近兩個月的假期日程如何安排實在是個頭痛的問題。夏令營、補習班等等,凡是天下的父母能夠想到的都試了一圈,但還有大把的時間。筆者除了陪他在烈日炎炎之下體育活動之外,開始教他投資股票。當然,所謂投資也不過是在電腦上進行的虛擬投資而已,讓他想出幾個喜歡的上市公司,然後每天記錄收盤價,講一下為什麼漲跌。結果他挑了幾家擁有棒球隊的上市公司,漲跌原因全部歸咎與比賽結果,弄得你哭笑不得。至今為止,最大的收穫是兒子開始明白電視上如果報道股票大跌,爸爸為什麼搖頭嘆氣,也知道股票大漲時趁機索要零花錢買冰淇淋。
|
筆者之所以開始啟蒙兒子關心股票,最大的原因是希望他長大成人之後將來能夠自食其力。另外,通過投資股票也可以培養他觀察經濟和社會變遷的能力和好奇心。但是在日本,投資股票仍然有不少人認為是投機取巧、不勞而獲。跟銀行和保險公司相比,在證券公司工作也總有低人半頭的自卑感。以説話詼諧直來直去而著名的麻生財務大臣也曾經調侃過證券公司職員不靠譜。雖然是調侃,但在證券行業摸爬滾打了將近20年的筆者也頗有同感,因為跟汽車、家電、飯店等這些為消費者提供必須和方便的物品或服務的實體經濟相比,證券公司給客戶推介的股票能不能漲連自己都沒有信心,被人説不靠譜也啞口無言。
從統計數據來看,日本只有大約10%的家庭投資股票,絕大多數都是銀行存款或把現金放在家的保險箱。在美國,大約有40%的家庭通過各種方式投資股票。日本人為什麼遠離股票?也許跟小心謹慎的民族性有關,但這個原因解釋不了日本人為什麼熱衷於投資假想貨幣,因為在筆者看來假想貨幣要比豐田汽車的股票風險更大。筆者認為上世紀80年代的泡沫經濟崩潰是最大的原因。1989年最後的一個交易日,日經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之後,30年過去了,股價仍然還徘徊在半山腰,這種情況在已開發國家市場實屬罕見。30年意味著整整一代人從未體驗過什麼叫牛市,所以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指出日本股市要想恢復到1989年的水準,參與過80年代泡沫經濟的那一代人全部離世,日本人才能徹底克服恐懼股票的心理。
![]() |
顯示日本股價的公告牌 |
但最近日本金融廳發表的一篇調研報告卻意外地喚醒了很多日本人的投資意識。該報告最核心的內容是隨著日本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現有的養老金制度將難以為繼,要維持正常生活除了養老金之外,每個家庭仍需準備2000萬日元的存款。該報告出台之後舉國轟動,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如何湊齊2000萬日元來安度晚年。儘管安倍首相等政府官員出面喊話説要相信日本的養老金制度,但是「2000萬日元問題」已經家喻戶曉,證券公司等也趁機開始展開攻勢,大力宣傳投資股票等金融商品的重要性。
眾所週知,投資股票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賺錢,也許適得其反,養老金的缺口可能比2000萬日元更大。但是,長期依賴政府和企業的日本人開始面對風險,開始打破大鍋飯是一個不小的變化。目前,筆者認識的很多金融界的朋友開始四處奔波普及金融知識,當中給小學生傳授投資股票也是一個熱門話題。所以筆者開始教兒子炒股,也可以説是在趕時髦。
坦率地講,將來兒子如果能炒股賺大錢,當父親的絕對高興。但更重要的是,通過股票市場觀察世界、了解經濟是如何運作以及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何影響也許更重要。因為到了兒子這一代步入中老年,也許養老金的缺口不止2000萬日元,所以從小培養他的自食其力的意識和能力可能比單純賺錢更重要。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
![]() |
肖敏捷 |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為恒正資本(AIS CAPITAL)的代表合夥人。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和《中國新的經濟大革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