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在乎「市場人士」説三道四
2013/07/01
![]() |
肖敏捷 |
其實在我看來,黑田總裁的言談舉止並無異樣,4月份發表的超級金融緩和措施也在按部就班地執行。那麼為什麼市場人士的評價天壤之別呢?原因很簡單,股價大跌使市場人士蒙受損失,當然沒好氣。我也曾經當過幾年市場人士,多少理解基金經理們的苦衷,也理解政策執行者與市場人士對話的重要性。就連安倍首相的支持率都受日經指數走勢的影響,贏得市場人士的理解與支援當然重要。
但是恕我冒昧,市場人士也並非都是聖人君子,確實有不少具有崇高理想的投資人,但也不乏一味追求私利私欲的金錢崇拜者,在這些人看來,只要股價漲的就是好政策,相反就會開口罵娘。日經指數暴跌時,市場人士抱怨黑田總裁沒有重視和市場人士對話,但是4月份暴漲時,黑田總裁也沒有事先搭理這些市場人士呀。
同樣,對中國經濟的許多問題這些市場人士中也有不少「拿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之輩。例如中國目前面臨産能過剩和房地産泡沫問題,從最近的一些舉措來看,政策決定者開始下決心整治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當然會減少中國從海外購買設備和原材料,當然也會影響到有關公司的業績,從而令股價下跌。但是,如果中國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會使中國經濟能夠持續增長,這對全球經濟也是具有正面影響的。對此,不少市場人士一邊期盼「中國特需」,等待地方政府的訂單如同雪片般飛來,一邊抨擊中國整治「影子銀行」過於激進。能否令這些市場人士滿意,股價表現最重要,至於這些政策是否長期造福于中國和世界經濟,那不是這些鼠目寸光的市場人士們所關心的。
總之,能讓股價大漲的政策未必都是好政策,反之亦然,「風物長宜放眼量」。在市場經濟體中,傾聽市場的聲音必不可少,但是對於政策決定者來説,沒有必要完全迎合所謂的市場聲音。安倍首相的「成長戰略」之所以是敗筆之作,我想過分迎合市場人士、求功心切應該是主要原因。同樣,中國在重手整治影子銀行時,短期之內也許會令市場人士失望,但把改革堅持下去的話,最終一定會贏得市場的信任。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肖敏捷論中日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為獨立經濟分析師。作為頻繁來往于中日之間,不斷推出準確經濟報告的經濟分析師而為人所知。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