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平成時代的日本是未完成的成熟國家

2019/05/01


  日本的「平成」時代在4月30日結束,5月1日開始進入「令和」。

  

  日本在過去的30年裏,實現了寄託于年號「平成」兩個字裏的願望,一直處於和平的時代,但未能找到解決增長力放緩和人口減少社會等新課題的處方。必須將這一期間的各種經驗和教訓應用於接下來的「令和」時代。

   

 

  回顧「平成」時代,關鍵詞應該是「成熟」。

  

  人口減少社會的考驗

    

  昭和時代與悲慘的戰爭和戰後高速增長的記憶一起刻在歷史上。日本在被戰火燒過的原野上實現令世界震驚的復興,在昭和時代結束時,甚至出現了憑藉製造業的技術實力和價格競爭力威脅美國的情況。

   

  1989年(平成元年)底的日經平均指數收盤達到歷史最高的3萬8915點。日本泡沫經濟的熱度彰顯出社會的扭曲,但可以説達到了近代日本的一個新高度。

    

  日本在經濟增長之後制定什麼樣的國家目標受到追問。成為「平成」二字出處的「內平外成」和「地平天成」的詞語中包含了對日本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嚮往。

  

  但是,1990年代日本面臨的是,稱得上泡沫破裂後遺症的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問題、長期通貨緊縮和冷戰後的國際政治格局巨變等現實。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日本有必要改變産業結構,調整為成熟國家的社會構造。但是,日本政府和企業都抱著過去的成功經驗不放,推遲了伴隨痛苦的改革。對於國際地位下降和財政惡化未能採取有效手段。

      

   日本的政治家也付出了努力。為了使選民更容易以政策為中心選擇政權,日本在眾議院選舉中引進了小選舉區制度。此外首相官邸的功能強化和中央省廳的重組也成功實現。但是,很難説一直在採取著眼於低增長時代的有效應對手段。

    

  日本平成時代面對的最大考驗或許是人口減少社會的到來。少子老齡化導致人口銳減的風險早早就被指出。但是,年輕階層的就業和收入水準反而在惡化,對生育、育兒和教育的援助措施也陷於被動。

  

寫有平成字樣的文件夾(資料圖)

    

  日本的總人口以2008年為頂峰轉為減少。日本厚生勞動省2019年1月針對2040年的國內就業人數發佈推算稱,有可能比2017年減少20%。日本政府啟動了擴大接納外國人的舉措,但勞動力短缺已開始成為經濟增長的阻礙因素。

    

  此外,推進財政健全化的舉措也多次被推遲。

       

  日本在1989年4月以3%的稅率開徵消費稅,但提高稅率的舉措並未如期推進。政府未能提出增稅之後的將來願景,在不知不覺間,日本國家和地方的債務超過了1千萬億日元。

  

  另一方面,日本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展遲緩,醫療、護理和養老金等的財政支出持續膨脹。

   

  在平成時代期間,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等大規模自然災害不斷發生。政府的危機管理體制一點點得到改善,目睹志願者們活躍的機會也在增加。

      


         

  但是,不知道東京直下型地震和南海海溝地震等會在何時發生。日本需要努力將通過頻繁的災害和復興獲得的經驗教訓應用於今後的防災和減災。

   

  在接下來的時代發揮日本的優勢

   

  回顧平成時代,可以看出在政治和經濟明顯陷入僵局的同時,日本在文化層面取得豐碩成果。

  

  1994年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00年以後,在化學獎、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領域,出現日本人的獲獎熱潮。

    

  在文學、現代藝術和時尚等領域,在世界範圍內受到關注的日本創作者增加。在電影、動畫、漫畫和遊戲領域,日本成為令人憧憬的存在。「酷日本」獲得的評價正在助推訪日外國人的增加。

      

  在體育領域,在夏季和冬季奧運會及殘奧會、各種比賽的世界頂級聯賽上大顯身手的日本運動員出現增加。

  

  日本在經濟規模上被中國超越,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在歐美,民粹主義和本國至上的趨勢也開始突出。日本作為發達民主國家,通過法治、自由貿易、最尖端科學和文化,在世界上不斷提高存在感的戰略和努力非常重要。

  

  平成時代終結,令和時代開始。日本背負著眾多的課題,如今也正享受和平與繁榮。日本有責任解決一個個難題,為接下來的世代開創光明的未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