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歷史從「抗日神劇」做起
2015/06/24
![]() |
柯隆 |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是中國人沒有欣賞能力?還是中國人沒有創作能力?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應該説是一片文藝沙漠,人們需要文化娛 樂,但我們不得不幾十遍或幾百遍在露天下看《地道戰》,《地雷戰》,《列寧在十月》,《寧死不屈》。改革開放後我們看到的第一部外國電影就是日本的《追捕》,所有人都對現代的日本人和日本刮目相看。我們通過日本電影看到的日本人不再是野蠻的侵略者,個個彬彬有禮,穿著整齊,通過日本的電影和電視劇我們還觀察到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被我們的鄰邦很好的繼承下來。相反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經歷了批林批孔的中國人文化素養大打折扣了。
應該説80年代的中國人是有謙虛精神的,用鄧小平的話説就是韜光養晦。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日本人作為侵略者又回來了,我説的是在影視作品中。有人説這些年橫店打死的日本鬼子比抗戰時多得多!中國拍了太多的抗日神劇,電影棚裏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日本鬼子被消滅。有一個文藝評論家説,醜化敵人就是醜化自己。細想來這話有道理。有一個抗日的電視連續劇裏八路軍戰士居然靠扔手榴彈炸掉了日軍飛機,如果真有這樣的英雄,一定可以參加奧林匹克獲得金牌。
|
這個被稱為「從褲襠裏掏出手榴彈」的視頻到底是在宣傳人民解放軍的勇敢還是諷刺侵略者的無能?亦或是在抹黑我們的民族。我不能不佩服那位女演員的獻身精神,但我不能不為有關人員的無知和無恥感到痛心,他們掌握了那麼珍貴的影視資源卻如此浪費。我們應該認真面對那段慘烈的歷史,我們沒有資格抹黑我們的民族英雄和先烈。畢竟來説抹黑敵人就是抹黑自己,如果真的用手榴彈就炸了日軍的飛機,那麼抗戰勝利不應該用八年,而是八天。
其實我在國外看過一些很好的國內的電影,比如張藝謀的《活著》,還有田壯壯的《藍風箏》,據説這些作品在國內都被禁了,不讓公映。如果槍斃這樣的好作品,而為「從褲襠裏摸出手榴彈」這樣的下三濫開綠燈,我不得不懷疑這會把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民族誤導何方?當我們要求日本人正視歷史時,我們也應該對歷史保持敬畏之心,歷史不是兒戲。抗戰八年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八年怎麼可以被如此醜化?中國人最怕被戴的一頂高帽子就是賣國賊,有人借此發明瞭愛國賊這個新詞,我認為有時候愛國賊比賣國賊危害更大!建議文藝作品再也不要讓我們的先烈汗顏了,要讓我們的後代了解歷史的真相!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