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週年重新思考歷史觀
2015/08/15
![]() |
柯隆 |
必須承清的是對於錯誤的歷史事件不肅清流毒危害極大,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斷要求日本人正視歷史事實,深刻反省侵略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罪行。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大凡是人都有弱點,人的很大一個弱點就是不願意承認錯誤,古今中外歷來如此。耀邦總書記在為錯誤化為右派的幹部知識分子平反方面功不可沒,但他的工作限於給當事人平反,補發工資。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人們在處理歷史悲劇時總喜歡找一個或幾個替罪羊。關於這一點德國人比較好,他們徹底肅清納粹流毒。而日本人希望將戰爭責任都歸屬到甲級戰犯頭上,那甲級戰犯的家屬肯定有不服。戰後那段特殊時期,佔領日本的美軍深知天皇的責任是不能追究的,這就留下了歷史隱患。
|
當然一定會有人説在歷史問題上內外有別,這是毛時代的一個「偉大」創舉,所謂分清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這種內外有別地處理矛盾的辦法作為毛時代的政治遺産至今發揮著重大作用。《炎黃春秋》上有一篇資中筠先生關於歷史觀的文章,大意是説中國的歷史觀歷來是當朝人不論當朝事,特別是官史絕對迴避對當朝事加以評説。
但是所有人都活在今天,今天是昨天的延續,無論內外矛盾,我們不從昨天的陰影走出來就無法過好今天的日子,更不要説明天怎麼過。
回到上面所説的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而對其表述的歷史觀一定是主觀的這個命題,我們可以從一個國家、團體、單位或個人的歷史觀看出其價值取向。日本的老一輩領導人受過很好的漢學教育,誇張地説就是有中國情懷;而如今的日本新一代領導人更多是受美式教育影響,所以其言行很多不給中國人面子。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評日本領導人歷史觀的談話説白了就是要討回一個面子:日本作為一個侵略過中國的國家現在不能不給被侵略的中國面子。
歷史問題有另外一個特質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被漸漸地淡忘,否則歷史就不會重演。歷史該不該淡忘這真不是一句話能夠説清楚的。有人非正式地對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人不知道1989年中國曾經發生了什麼。從到日本來旅遊的中國人的言行中我觀察不到任何民族恨的跡象。二戰後期有一個花崗事件,有很多中國勞工被強行帶到日本來赴苦役,有些勞工不堪折磨有的出逃,很多人再也沒有能夠回到祖國故鄉。日本每年春天由地方政府和民間舉行非正式的追悼紀念活動,有時也邀請勞工的後人來參加。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感到日本民間對過去那段不幸的歷史有相當的反省。
我曾經為本欄目寫過一篇《中日關係離政治越遠越好》的文章。天下事一旦政治參合進來就會變得複雜甚至醜惡,我們的生活當中政治元素越少越好。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