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和軟實力
2015/11/20
![]() |
柯隆 |
當然,我不認為孔子學院能夠代表中國的軟實力,雖然孔子是中國的軟實力。軟實力應該更廣泛地包含文化的力量。近日來,國內正在重新上演一部文革時的樣板戲,新版的《白毛女》,我深感詫異!文革于所有的中國人和中華民族是一場災難,這在共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就已經下了定論,而代表文革時的文藝作品居然能死灰複燃,不能不讓人詫異。
現代社會的政治學和經濟學有一個著名的命題就是如何定義政府的作用和市場的作用。弘揚文化不應該是政府唱主角,特別是政府從政治需要的角度對文化和文藝的審批機制早就應該改革。國外也有文藝審查制度,但不是政府,而是文化界本身負責審查,他們審查不是從政治需求出發,而是看作品中有無暴力語言和行為,審查的標準通常是社會倫理。
有國內當官的朋友跟我説:在國內凡事要講政治。我不是政治家,不會講政治,我只知道如果搞文化弘揚也要講政治,那就只有一個後果──削弱軟實力。
11月17日,剛好在香港出差,突然傳來旺角地區局勢緊張,原來以為有恐怖份子的襲擊,一打聽方知道跟恐怖襲擊沒有關係,而是香港隊和大陸國家隊當天晚上要舉行世界足球週邊預賽,為了出線,雙方都想贏,特別是雙方球迷大有動干戈的意思,1200名警員出動,香港球迷和大陸球迷從不同的通道進場。特別是香港足協特別緊張的是他們害怕香港球迷在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表現出不文明。這場球賽已經遠遠超出體育比賽的範疇,完全被政治化了。
我想起毛時代有一個口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比賽第一,友誼第二。記的多年前在中國舉辦的亞洲盃足球,中國很多球迷打扮成八路軍和新四軍入場,唱著抗日歌曲為中國隊加油。
不客氣的説,我們這個國家太多政治元素,我們能不能少講一點政治,多講一點人性、人道、倫理和道德?政治是政治家們的事,看足球和欣賞戲劇不是為了受教育,就是娛樂。郭德剛在説相聲時也對相聲要起教育作用表示過不滿。
據説,創作樣板戲是江青一手抓的,對此我沒有考證過,但據江身邊的人回憶説,江本人並不看樣板戲,更多的是看西方電影,比如《紅菱艷》。這是一件很吊詭的事。由此看來樣板戲本來就是用來教育人民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還談什麼軟實力?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