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勝天?
2016/03/04
![]() |
柯隆 |
我嘴上還是不服,但心裏多少認同他的説法。畢竟80年代以後中國的市場快速繁榮起來,原因不是人口的減少,而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毛鼓吹人定勝天,害苦了億萬人民,鄧小平比較實際,告誡手下的人踏踏實實搞經濟,造福了億萬人民。但改革開放的30多年裏,中國人並沒有完全肅清人定勝天的流毒。這幾年讀得幾本李銳老的書,犀利批評修建三峽,我去過三峽,應該説三峽也是人定勝天的結果,害大於利,可能南水北調也一樣,有國內著名的水利專家跟我説過:南水北調問題多多。
|
不久前在巴黎召開的COP21與會國代表簽署了共同綱領性的協議,國際主流媒體一致肯定巴黎會議的成果。但我始終保持謹慎態度,阻止地球變暖從某種意義上説是要挑戰人性。1971年羅馬俱樂部發佈的那本《增長的極限》報告書早已向世人警示了今天的尷尬,人性是無極限的。古人希望長生不老,今天的富人貪得無厭,這世上極限在哪兒?
回顧2015年,真可謂是中國年,中國稍有動靜世界就被震撼。股市崩盤,匯率下調,天津大爆炸,大閱兵,人民幣入籃,到了年底深圳又發生了山體滑坡。中國的事好像有一個特點,無論好事壞事都要弄出很大的動靜。雖然領導人下大氣力要維穩,但好像天下越來越不太平。
我小的時候,中國還有很多青山綠水,可是今天的中國流經城市的河流90%左右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先生在他的演講中説:杜甫的時代是國破山河在,而今天則是國在山河破。我想問的是好好的一個國家怎麼給搞成這個樣子。我開始懷疑鄧小平説的「發展是硬道理」了。如果發展伴隨這大面積的環境污染,那還不如不要發展。
説不要發展,有點極端。看看今天的北朝鮮,我又不能不信服鄧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沒有出路。問題是如何發展?這裡還得回到《增長的極限》那個命題上去,中國已經進入了私家車時代,但如果按照今天這樣發展,不要説趕上美國,中國的汽車擁有率趕上日本的話那意味著中國將擁有近8億輛汽車,看來中國真的需要摸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