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的奇蹟和僵屍企業
2016/03/21
![]() |
柯隆 |
雖然東亞的奇蹟告一段落,但是中國的奇蹟還在發酵。北大經濟學林毅夫教授就是早年撰寫那本《中國的奇蹟》的作者,近年來該教授一直充滿信心地預測中國經濟可以長時期保持8%以上的增長。我相信這位林教授的大膽預言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中國的政策執行者,雖然該教授從來沒有給出縝密的經濟學依據。過去5年,中國經濟出現明顯滑坡,2015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跌破政府樹立的發展目標7%,實際增長6.9%。最近該教授接受鳳凰衛視的採訪突然改口説:我預言的不是實際經濟增長率,是經濟增長潛力。
|
兩會召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告訴人們過去的一年裏經濟增長理想,結構調整取得很大進步,通貨膨脹控制在合理空間,云云。執政者有信心比沒有信心要好,能夠帶領人們去做夢也不錯,但一切豪言壯語都應該有證據支撐。過去3年,政策執行者一直在鼓吹去槓桿化,但從去年年底我們卻看到各地開始擴大槓桿吹大房地産泡沫,有媒體以《以去房地産庫存為政治任務》,據説有些地方零頭金都可以買房,我不禁要説,瘋了!
現在國內的政策層面似乎「僵屍企業」已經成了流行語,市場經濟怎麼會出現如此大面積的僵屍企業呢?試想如果一家民企資不抵債,恐怕一天都無法生存,它要是欠別的企業的錢,或者銀行的錢,一定會被告上法庭,拖欠工人的工資,工人一罷工,公司就得關門。只有國營國有企業才可能成為僵屍企業。
今天關閉僵屍企業,政府拿出財政資金,納稅人的錢是要救企業還是救職工,這些錢通過地方政府支付給職工,還是通過別的渠道支付,這裡面有很多講究。畢竟中國的政治體制很特別,如果有人膽敢站出來監督政府,那他一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麻煩。據説政府將拿出1000億元出來補貼僵屍企業的下崗職工,這對於下崗職工當然是好事,但誰能保證這些錢都如數到位呢?
從表面上看,僵屍企業倒閉有可能催生一批新企業的誕生,這也許可以説是結構調整的進步。但實際不然,我們看到很多農民工從低附加價值産業離職以後並沒有順利再就業,原因是職業培訓沒有跟上。職業培訓應該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但地方政府並不關心下崗職工的職業培訓。地方的首長們對上(中央)説假話,對下維穩打壓。完了有相當一部分經濟學家報喜不報憂,打造出一個光明前景。説實話要想中國經濟真正好轉,必須正確認識今天所面臨的困難。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