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需要排毒

2016/06/2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在英語裏排毒叫detox,是detoxification的縮寫,意思是凈化。回國出差,有空逛超市,到處寫的都是「綠色」食品或「健康食品」。如果李白轉世來到今天這個世界看到綠色食品幾個字一定莫名其妙。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注意健康,因為我們的生活太不健康了。比起外國人中國人少有運動的習慣。在北京出差住酒店,在健身房運動後,去桑拿,經常遇到一些做生意的老闆,他們為了應付晚上的飯局,恨不能在桑拿裏把中午的那頓酒肉都蒸掉。説實話,山珍海味只能偶爾吃一吃,每天酒肉灌腸,那是一定要得成人病的。

柯隆
  窮人不可能每天吃山珍海味,但他們面對另一個風險,有毒食品。今天中國人吃的食品、喝的水、呼吸的空氣、等等都不健康。今年3月請人民大學周孝正教授來日本講學,他有一句口頭禪:古代是國破山河在,今天是國在山河破。這話説得有點苛刻,但是事實。

  不久前媒體披露常州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多人患白血病,懷疑與學校操場的土壤污染有關係,今又有報道説北京某小校多名學生流鼻血頭暈,懷疑是該校操場跑道使用的橡膠和塑膠等化學製品有毒。

  有人計算了過去38年的經濟發展,然後減去因環境污染帶來的實際經濟損失發現很多年份的經濟增長實際是負數。中國人的身體裏有多少重金屬等毒素,不得而知。

  柯隆 的其他文章

  萬達城的山寨問題

  經濟學家竹內宏

  文革情結與流毒

  中國的問題多嚴重?

  中國經濟的迷

  夢幻的奇蹟和僵屍企業

  市場經濟中的政府

  人定勝天?

  G20在作秀  

  經濟學家茅于軾

  人,應該有信仰

  安倍經濟政策-欲速不達

  日本央行實施的負利率

  適度腐敗

  關於快播事件的聯想

  遠觀台灣的民主選舉

  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北朝鮮

  2016這一年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以前東京的空氣品質也不是很好,2000年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此人乃右翼,故意破壞中日關係,但在行政管理方面留下不錯的政績。可能由於他是嚴重的過敏性鼻炎,下決心治理東京的汽車廢氣。東京的主要國道空氣品質非常差,主要原因是燒柴油的卡車等大型車輛有很多沒有安裝合格的過濾器。這些大型貨車一加速就留下一團黑煙。東京都的做法很簡單,限時要求所有卡車安裝合格的過濾器,否則嚴懲。我想東京的做法值得中國城市的借鑒,條件是找一個有嚴重過敏性鼻炎的幹部當市長。

  當然,中國人需要排毒的不僅僅是身體,中國人的精神也需要排毒。今年是發動文革50週年,可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遭到革命的結果,今天中國人的文化素養極其糟糕,我們可以看到網際網路上,無論是正式媒體還是個人的留言有太多不健康的言論。邏輯混亂不説,言語粗俗。

  有官員在公開場合趾高氣昂地宣稱:世界上唯有中華文明源源不斷傳承到今天,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驕傲,云云。我不知道應該如何來評價這種假大空的口號。我們小的時候有一個流行的口號叫:大河沒水小河干。後來作家王蒙説:科學地説應該是小河沒水大河干。這裡頭的道理顯而易見。

  回過頭來看我們的中華文明還有沒有傳承下來。文革後期批判林彪,非要帶上孔子,且大不敬地稱之為孔老二,且造反派覃厚蘭帶人掘了孔陵。這就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嗎?

  20多年前去日本名古屋留學,認識一位日本老人,聽説我來自中國,老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詩作,翻開一看,嚇我一跳,是一本他的漢詩集。在日本漢詩就是中國的律詩。我問你會説漢語嗎?他説:不會。一個不會説漢語的外國老人居然可以工整地創作律詩。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不能不汗顏。


  30多年前,中國的理論界有一場爭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一直不明白我們中國人為什麼總是為一些明擺的事去爭論?而且這些爭論多是政治性的。中國人的生活中少一份政治,多一份人性,中國人的生活就會幸福很多。

  中國有一種思潮,嚴重反對普世價值,什麼是普世價值?無外乎民主、法制、自由和人權。我去查了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裡面除了沒有人權,民主、法制、自由皆在其中,可以説,普世價值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毫不抵觸。有了民主、法制和自由,那麼人權不就自然得到了保障。關鍵是我們應該保持健康的心態。中國人需要在身體(physical)和精神(mental)兩個層面好好排毒了。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