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力

2016/07/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官員、學者和媒體流行在公開場合闊論中國的綜合國力,言下之意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大增強。

柯隆
  我小的時候,記憶中在70年代,小學中學的老師總是跟我們説:解放前外國人侮辱我們是東亞病夫。目的在於激勵我們這些小孩兒立志自強,我們當然地被激勵出一種莫名其妙的使命感,不甘做東亞病夫。後來,中日邦交以後,媒體介紹日本社會的報道增加,當我們通過電影和電視看到日本人的身高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矮,很是吃驚。體育課老師給我們的解釋是:人家日本學生每天早上起來喝一磅牛奶,外加麵包和黃油,而你們每天早上是一碗稀飯加鹹菜,上午10點鐘肚子就餓了。這位老師的言下之意就是説我們這些小孩兒營養不良造成體質差。這話不是沒有道理,但城市的兒童尚且營養不良的話,農村的小孩兒呢?

  鄧小平復出以後,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洛杉磯奧運會。可能跟媒體的宣傳有關,我們把在奧運會上能奪取幾塊金牌當作驗證中國人還是不是東亞病夫的一個標準,於是乎那個為中國奪取第一枚金牌的射擊手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英雄。電視裏的體育比賽轉播節目最流行的解説詞就是對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喊:黨感謝你們,國家感謝你們,人民感謝你們!

  柯隆 的其他文章

  飛機晚點成常態

  馬克思主義思潮

  中國人需要排毒

  萬達城的山寨問題

  經濟學家竹內宏

  文革情結與流毒

  中國的問題多嚴重?

  中國經濟的迷

  夢幻的奇蹟和僵屍企業

  市場經濟中的政府

  人定勝天?

  G20在作秀  

  經濟學家茅于軾

  人,應該有信仰

  安倍經濟政策-欲速不達

  日本央行實施的負利率

  適度腐敗

  關於快播事件的聯想

  遠觀台灣的民主選舉

  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北朝鮮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後來,得到的金牌多了,解説員們也就不怎麼喊了。今天,中國的小孩兒,特別是城市裏的小孩兒面對的已經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過剩。每次回國出差,早上在酒店的健身房健身,完了去桑拿,都能碰到一些家長帶著他們的孩子也來桑拿,那些孩子,估計也就小學低年級,個個跟日本的相撲選手一樣。我突然想:這些小胖子不還是「東亞病夫」嗎?

  從毛澤東時代,政府就在給人民灌輸一種強國夢。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是強國,就要看其綜合國力。有學者諷刺毛澤東是科盲,他希望在鋼産量上超過英國,其手下的人忽悠他誇大鋼産量,放衛星,他也相信。也許他不僅僅是科盲,也許還是個農盲,因為當年人民日報説糧食畝産上萬斤,他也相信。不可否認,今天中國的綜合國力比毛澤東時代增強了很多。但要説中國已經實現了強國夢,那可能還需仔細考察一下中國的綜合國力。

  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多地廣,但中國很難説是一個強國。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但中國企業的品牌價值無法躋身世界前列。我們觀看國際體育比賽時很難在贊助企業中找到幾家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弱就弱在技術水準上,自主研發水準太低。我們看到中國企業總是想走捷徑,購買外國的企業或設備,都是別人不要的,往往買來的生産線都是快要淘汰的,儘管如此,中國企業沒有充分的能力去消化這些技術。所以,在中國要不就是巨型的國企,靠壟斷獲取利潤,要不就是短平快的企業,做縫隙産業,真正能夠在世界上一拼的企業沒幾家。

  中國的軍事力量如何?這不是我的專業,我只能説不打不知道。中國的軍人和軍屬的人數和規模應該是世界上最龐大的。但我們通過這幾年落馬的軍隊高官可以判斷軍隊裏幹部腐敗極其嚴重。外國人總是擔心説中國的軍費增長太快,給外國造成威脅。君不知這些軍費有相當一部分被內部人侵吞了,所以,我們不能通過軍費規模來判斷一個國家的軍力。

  即使經濟和軍力增強了,其實,還不能算強國。我們考察歷史上的帝國,無論是中國的唐朝還是羅馬帝國,他們都擁有輝煌而不朽的文明(civilization)和文化。唐朝時日本派了很多遣唐使到中國,他們不是到唐朝學經濟,也不是要從唐朝進口武器,他們到唐朝是要學習唐朝的文明和文化。現在中國最缺失的就是文明和文化的力量。


  有官員鼓吹説,世界所有的古代文明流傳至今的只有中國文明。我不知道這些人做這樣的判斷的依據何在?今年是文革發動50週年,文革結束40週年,過去的50年,中國人自己革了自己文化的命,怎麼還有自信鼓吹中國古代文明被繼承下來?

  日本人用漢字發明瞭很多新詞,其中之一就是根據溫度、濕度、高度、濃度等發明瞭「民度」,中國沒有「民度」這個詞,所謂的「民度」,用中國話説就是國民素質。一個文明的國度,其國民素質應該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看看今天中國的國民素質,不要説草根百姓,就看看那些高級官員很多人開口就是粗口。自上而下,從官到民,不講信用,互相欺騙。整個市場充斥多少假貨?學校裏舖塑膠跑道,原本是為了通過健身提高學生的體質,可廠家非要在裏面加上有毒元素,這應該不是技術問題。不要説綜合國力,就説綜合國民素質應該説還處在發展中階段,極其落後。

  經濟要持續發展,文明有待提高,但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文明程度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那就是需要有充分的自由空間。過去的60多年,中國的文化遭到嚴重的禁錮,太少創作的自由,怎麼可能産生輝煌的文明?整個毛澤東時代的27年,幾乎沒有任何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問世。我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看過中國的電影和電視了,我不看春節聯歡晚會,但我通過觀眾的評論知道其有多麼糟糕。曹禺解放後沒寫過劇本,老舍跳河自殺了,馬連良也死了,傅雷夫婦在家自縊身亡,自北島以後就沒有像樣的詩人出現。

  改革開放就是給中國人和到中國來的外國人一些自由空間,這是中國經濟得以起飛的主要動力所在。經濟發展絕對不是政府管理得好,也不是政府領導得好,是政府放權讓利的結果。但即使改革開放以後,對文化的禁錮一直沒有放鬆。80年代初,全國上下都在批判一個叫白樺的文學家,批判所謂資産階級自由化。

  軍事力量是用武力威脅別人,要別人怕你;經濟發展使國民佔有更多的財富;只有文明和文化才能讓人民內心豐富,讓外國人對你尊敬,而不是害怕你。中國和工業國家的真正差距不在軍事和經濟發展上,而在文明程度和文化水準上。中國應該給文化發展以更多的自由空間了,否則經濟即使發展了充其量只能造就一批土豪。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