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能更接近社會主義
2016/11/2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以前在南京學習日語,老師總是跟我們説:中日兩國同文同種。我聽的似懂非懂,同文嗎,應該指的是中國人和日本人都用漢字;同種呢,就是説我們都是黃種人。但,這能説明什麼呢?我不知道。的確,日本人用漢字,但日語和漢語完全不同,憑我對日語的了解,一個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要把日語説得很地道非常困難,因為日語的表達方式太細太微妙。相比之下英語好一些,英語的表達方式比較粗糙。要注意,如果你周圍的日本人跟你説:啊呀,你的日語説得真好,那就説明,你的日語還不怎麼樣!日本人通常很客氣。
![]() |
柯隆 |
至於説同種,那就更莫名其妙了。中國國內鄰里之間、兄弟之間的矛盾都很普遍,有的時候甚至為了一點小事打起來。東北亞地區可以説都是黃種人,這不能説明任何問題。國際關係中的紛爭一是因為利益,二是因為意識形態。毛澤東時代,中國和越南好的要穿一條褲子,據説胡志明跟毛澤東説要借一個島用用,結果,毛澤東很慷慨地居然把這個島送給了越南,這個島就是夜鶯島,從那以後這個夜鶯島再也不是中國的領土(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後來到了鄧小平時代,中越兩國反目為敵,打了一仗。中國説那是反越自衛,越南到現在都稱中國人為北寇,因為中國侵略了越南。要我這一介草民説,越南戰爭完全可以避免,沒必要打。
還是回來説日本。我認為我們應該很好地認識日本和日本人,不應該太粗糙和魯莽地把日本定性為同文同種。日本人從思維到行動準則幾乎和中國人相反,至少是相左。一個簡單的例子,我觀察日本人洗臉,他們是在水龍頭前,用手捧著水洗臉,等洗乾凈了再用幹的毛巾擦臉;中國人的習慣是先把毛巾弄濕了,然後用濕毛巾洗臉,等臉洗乾凈了,再把毛巾擰乾,擦臉。你看有多麼大的區別?
這裡我並不想花篇幅理論中國人和日本人在習慣上的差異。我想進一步考察日本的社會形態。中國人把自己的社會定義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我真的找不到現在的中國有什麼地方像社會主義?馬克思和列寧定義的社會主義至少有兩個特徵,第一是公有制,第二是財富的平等擁有。早在90年代初,修改憲法的時候公有制就徹底打破,這幾年抓了很多貪官、他們擁有多少私人財産?不僅國內有,海外資産更多。所以,中國的公有制早已名存實亡。至於説財富平等幾乎成了一個笑話,中國是世界上貧富分化最大的國家之一。就拿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基尼係數説,高達0.475(基尼係數用來測量一個社會的貧富分化狀態,0.4是分界線,低於0.4,社會穩定;超過0.4,社會處於混亂狀態)。我怎麼也看不出今天的中國社會那裏像社會主義。
相反,我生活在日本,近距離觀察日本社會,不能不承認日本才算社會主義,至少比中國更接近社會主義。首先,日本的基尼係數只有0.3,雖然,日本的學者一再指出日本的貧富分化在加大,但跟中國比那是小巫見大巫。另外,日本雖然沒有公有制,但日本的法律嚴格保護私人資産,任何人不得侵犯私有資産。我從來沒有聽説日本發生所謂強拆事件。日本為了減小貧富分化,通過嚴格的稅收制度對個人的資産和收入嚴格徵稅,而且,無論你是平民百姓還是總理大臣,一視同仁,必須按稅法納稅。我在日本很少感覺到日本的政治家有什麼特權。
我在東京經常開車,但很少碰到交通管制。我偶爾才去北京出差,不知為什麼,經常遇到交通管制。我去住地的市政府辦事,絕對看不到持槍荷彈的警衛。日本的政府部門只是一個為居民服務的單位和窗口,不是權力的象徵。
應該説,中國是一個特權社會,而且,行政部門缺乏為民服務的精神,所以,中國人出門辦事,習慣性地去找熟人,沒有熟人,辦事難。日本人出門辦事只要上網查一下需要什麼手續,準備齊了,走去就辦,沒人會為難你。在日本無論是總理大臣還是一介草民去拉麵店吃拉麵,內容不會有任何不同。
在這裡我不是要頌揚日本社會如何之好,我只想説比起中國,日本社會更接近馬克思列寧所定義的社會主義。據國內學者研究,中國的政治領袖中真正好好閱讀過馬克思和列寧著作的很少,更多的是借助馬克思列寧的一張皮為方便鬧革命。1949年以後的歷屆政治運動實際遠遠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相比較之下,日本在二戰以後建立了較完善的社保體制,還有很好的醫療看護公共保險。當然,中國的高官可以享受世界上很好的醫療服務,而且幾乎免費。但城市平民和農民似乎被社保遺忘了,更不用説有什麼看護保險。我相信老有所養也應該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要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離正統的社會主義漸行漸遠。現在資本家出現了,童工也出現了,我曾經去東莞看過一些工廠,那裏面和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小人書《三條石血淚仇》沒有兩樣。如果到農村去,一些村長早已成為村霸,那種強拆農民住房的勢頭不比文人筆下編造出來的黃世仁好到那裏去。如果有一天,中國能夠去掉那個「有中國特色的」的修飾語,那中國才算真正的社會主義,冠以「中國特色」正説明中國還不算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