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官,你貪不貪?
2017/02/0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假如你是官,你貪還是不貪?
如果你問我,那還真不好説。如果總是有人監督我,我當然有貪心沒貪的膽。我想這個設問是説在沒有被監督的情況下,你貪不貪。如果我告訴你我不貪,那是在説假話,因為無論是經濟學還是心理學都早就證明了人是自私的,如果否定人是自私的,那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不成立了。
|
|
所以我相信是官就一定想貪。自私是人的本性,所以反腐首先應該從正視人性出發。有人如果告訴我有一群人不會貪,因為他們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我必須説那是假話。人的私心不是不可以克服,那需要配備一套制度和機制,這就是透明的監督機制。
記的當年中國缺少外匯,但國家急需進口大批民航客機。航空公司很少自己買客機的,多半是通過租賃,而租賃公司背後是跨國商業銀行。我負責做一個課題,調研中國的民航業發展。這是一個非常正常,難度不大的課題。最後,找到負責這方面事物的一個説大不大説小不小的官員,向他請教一點關於有關政策的解釋。我一直認為官員可以對政策不做解釋,那也是一種解釋。沒想到這位仁兄剛見面就劈頭蓋臉對著我:「你們日本人就是小氣,盡送這些不值錢的玩意兒。」我很尷尬的説:「處長,我不是日本人。我只是來跟您請教一些政策的解釋,不是要具體辦事,你不願意解釋,可以不解釋。」説完就離開了會客室。過了一些年,聽朋友説,這位仁兄進去了。我一點都不意外。如果他不進去,我反倒意外了。
我相信人的神經在某種特定環境下是會麻痹的。當年在銀行的研究所當研究員,每天看到的報表都是以億為單位的,所以,不知不覺自己對錢的感覺開始膨脹。後來,離開了銀行的研究所,到了現在這家電腦系統製造廠商的研究所。製造商總是一分錢一分錢地壓縮成本,所以,慢慢的自己的金錢觀又回歸了原樣。
試想,如果一個官員身邊總有一些老闆出入,送錢的金額總是幾十萬或幾百萬,那這位官員的金錢觀會怎樣?我想一定會麻痹。幾年前,和幾個朋友吃飯,其中一位是跟官場做生意的商人,此人很坦率:「柯老師,現在送錢已經不是用報紙包幾十萬送給他們,而是一張卡。」我理解他的意思。這裡我要談的不是給官員送錢的技巧問題。我要談的是人性。
人性的一個特點是自私,另一個特點是無止盡。我一般不跟朋友討論這個話題,因為每每有朋友談到這個話題總會有人自問自答:「這些人要那麼多錢幹什麼?」言下之意就是拿個差不多就行了,也不至於進去,死路一條。
其實,這種看法是錯的,再説一遍:人性是無止盡的。拿了十萬,想百萬;拿了百萬,想千萬。
每次講學,都會有人要我講講股市的事。我是研究經濟的,我也買一點股票,但講學的時候我從來不談股市,特別是股價的走勢。如果誰要聽股市的事,那最好去諮詢算命的。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炒股實際是跟自己的人性博弈。我這樣説有點不像一個學經濟的,但確實如此。比如,你買了一個股,跌了,那沒戲,免談。如果漲了,問題就來了。從一股3塊漲到5塊,你是賣還是不賣?不賣,又漲到7塊。這回你開始琢磨等漲到9塊再賣。你運氣好,你買的股票漲到了9塊,於是,從網上看到有人説你買的股票會過10塊,你就想再等等。這一等壞了,跌倒8塊。其實,此時你賣了還是賺的,但人性是貪得無厭的,你會想跌是暫時的,再等等。這一等又跌倒5塊,再等,最後終於跌破3塊,就這樣你被套住了。
![]() |
柯隆 |
其實,官場的博弈和股市的博弈非常相像,第一個公司的老闆要你照顧他,送給你50萬,第二個老闆,送你70萬,就這樣你的身價在漲,這就是泡沫。要知道你照顧不過來那麼多人,總有一天你的泡沫要破的。但人嗎,不撞南牆不回頭。所以真正明智的官員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步其後塵的。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