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任、市場鬥工廠、兩敗俱傷

2017/01/2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可能很多中國人都在想美國人怎麼選這麼個人來當總統?也許不僅是中國人,美國的很多選民也很後悔投了川普的票。我想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怎樣收場這場鬧劇。但畢竟鬧劇才剛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面。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用以往既定的規則與川普政府玩下去,他作為美國總統不僅可以直接干預本國企業的投資,還可以直接干預別國企業(比如豐田)對第三國(墨西哥)的投資。畢竟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市場,今天沒有哪一家跨國公司敢出來挑戰川普掌控的美國。

 

 柯隆 的其他文章

 

  人民幣自由浮動指日可待?

  日本的網上右翼和中國的憤青 

 

   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之爭

 

  霧霾警報只治標不治本

 

  如何展望2017年

 

  為什麼安倍外交亂了陣腳?

 

  中國人,你真的那麼有錢嗎?

 

  幾十萬貪官倒下太可惜了

 

  知識還是不是力量

 

  中國的第三次留學浪潮

  日本的民進黨為什麼沒有起色

  日本可能更接近社會主義

  到底是川普還是川普?

  宗教與政治

  中國足球怎麼了?

  東京都遇到了大麻煩

  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下)

  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上)

  日本銀行步入死胡同

  中國樓市必須有泡沫

  楊改蘭一家的悲劇

  中秋時節話月餅

  説説G20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1月5日,美國的美中關係協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舉辦了一個關於展望2017年中國經濟的研討會,其宗旨是在告訴美國人中國經濟還會持續發展。與會的中國專家建議川普要和中國合作,只有合作中美才能夠實現雙贏。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中美的貿易大戰打不起來。中國是世界工廠,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市場鬥工廠,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

 

  研討會上,中國專家對2017年的中國經濟表現出很強的信心,一直認為中國經濟可以完成6.5%左右的增長。我是研究經濟的,一般不去預測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因為我覺得沒有什麼意義。按照今天的統計口徑,經濟增長率或高或低都不奇怪。首先我們從中國的國情就可以知道,政府説經濟發展目標在6.5%左右,那結果一定不會偏差太大。這裡面的奧妙不用多説。所以,展望中國經濟,問題不在於百分之幾的增長率,而在於經濟增長的內容。

 

   必須指出的是,今天,美國的低收入階層完全得益於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美國的製造業協會曾經施壓要求美國的學生聯誼會不要向學生推銷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是,這些學生不買中國商品,在美國找不到同樣物美價廉的商品供應給他們。

 

  我相信川普想執政的目的是要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他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國從中國大量進口廉價商品,所以説美國的就業機會被中國搶走了。國際關係當中不能什麼都想要,退一萬步説,如果川普真的讓美國的工廠來生産現在從中國進口的那些廉價商品,我們按照中美工人的勞務成本比例來計算,美國的日常生活用品價格至少增加2-3倍,請問,美國人能夠承受的了這樣的通貨膨脹嗎?

 

  所以説,關於川普上演的美國鬧劇,中國完全沒有必要手忙腳亂,以不變應萬變是對付川普鬧劇的最好辦法。中美兩國在經濟上的雙贏是其産業鏈上的互補性決定的。中國從美國進口高附加價值的工業産品,美國從中國進口低附加價值的生活消費品。同時,在服務貿易方面,比如智慧財産權的使用、旅遊和留學,都是中國方面的赤字。來自美國的統計顯示,今天有30萬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每年向美國的大學支付100億美元以上的學雜費,還不包括生活費和租房費,等等。我想這一切川普總統一定不清楚。

 

  當年,美日貿易大戰如火如荼,為什麼?因為美國和日本的産業結構存在極強的競爭性。80年代,美國的家電和日本的家電競爭,結果美國的家電廠家競爭不過日本家電廠家,美國人急了,拿起大鐵錘砸了日本廠家生産的電冰箱。但最終美國還是放棄了生産白色家電,進軍數位産業。同樣,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也遇到過同樣的麻煩,我去美國,看到美國人就是喜歡開日本車。這沒辦法,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總是合理的。

 

  今天,如果川普真的要跟中國打貿易戰,那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我想商人出身的川普不會不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的。至於説中美兩國在國際問題和外交上有紛爭,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中國崛起了,不會不要求國際社會重新洗牌,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崛起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參與重新制定世界的遊戲規則,只是説中國的態度如何是關鍵。後來居上者態度蠻橫當然要遭遇到他國的反感和抵觸,中國的外交人員在這方面的訓練應該説還不是太到位。一些簡單的宣傳性的説辭是不能打消別人對你的戒心的。

 


 

  回到經濟問題,川普有可能真正觸動到中國的痛處,那就是中國鋼鐵等行業成為反傾銷的對象。因為世界主要國家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不願意看到這一幕。我不太相信川普會對中國的廉價消費品開徵懲罰性高關稅,或對進口中國廉價商品的美國零售商開徵懲罰性企業所得稅,但很有可能對中國的鋼鐵等資源性物資開徵高關稅,這對中國經濟和中國的國有企業是雪上加霜。

 

  應該説過去的十幾年,中國耽誤且錯失了改革經濟體制和提升産業結構的良機。如果説把經濟改革比喻成修理汽車,維修汽車一定要先停下車來,再進行修理;而改革經濟應該是保持一定增速的情況下來推動改革。中國改革經濟最佳時期應該是2005-2010年期間,很遺憾錯失了良機。當年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到今天也沒能實現。但是亡羊可以補牢,畢竟現在的經濟增長處於新常態,如果這次再坐失良機,那問題可能就真的很嚴重了。所謂經濟改革就是徹底的市場化改革,關鍵的一步就是改革國企,唯一的出路就是國企民營化。做大做強國企絕對不是中國的出路,國企是計劃經濟的産物,過去的30多年,從政企分開到抓大放小,國企改革取得很大進展,但那以後,國企改革搖身變成了國進民退,這就造成了今天的困境。龐大的國企意味著低效率。

 

柯隆

  最後,川普當選總統,對中國經濟是一個挑戰,但外來的壓力往往是推動經濟改革的動力,關鍵是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怎麼利用這個動力。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