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億萬富翁是怎樣産生的?
2017/02/2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首先問一個古典的經濟學問題:一個社會裏,人們的收入是怎麼定出來的?
這是一個普通人很少考慮的問題。經濟學理論通常認為決定人們收入的主要變數是勞動生産率,也就是説,一個社會的勞動生産率高,大家創造的財富多,那麼人們的收入就普遍高;相反,勞動生産率低的社會裏,人們的收入就低。
|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用剩餘價值來解釋剝削,換言之,一個社會裏,如果有人獲得的收入高於他的勞動生産率,也就是説,他獲得的比他創造的多,那麼他的行為就是剝削。馬克思用這一套邏輯深刻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資本家普遍剝削工人。但現實是剝削不完全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知道今天的中國存在嚴重的剝削現象。我想不會有人否定這一事實。但我在這裡並不是要和諸位討論什麼是剝削這個問題,我希望弄明白億萬富翁是怎樣産生的?
我深知中國社會存在著嚴重的仇富心理,我的本意完全不是要煽動人們去仇富。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合理收入,再多都應該被尊重,不應該被仇視。問題是短短的不到40年功夫的改革開放,中國為什麼産生了那麼多世界頂級的巨富?但同時還有那麼多世界級的窮人。
如果用勞動生産率來衡量中國人的收入,絕對不可能産生那麼多巨富。
回想一下80年代初,社會剛剛開放,有些北方人下海跑到南方(廣州、深圳)進貨然後賣到內地,這些倒爺很快成為萬元戶。但這些人的收入是合理的,雖然他們的個人資産已經是當時工人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後來,大城市有了計程車,但畢竟汽車是稀缺物資,於是計程車司機成了高收入群體。這也合理,但隨著計程車增加,司機的收入很快回歸到其合理區間。
説來説去到底億萬富翁是如何産生的呢?
首先我們應該看看是什麼人成了億萬富翁的?老老實實做生意的老闆再成功,也很難在短短40年裏成為億萬富翁。在中國成為億萬富翁的主要有兩種人:第一是從事金融投資的;第二是投資開發房地産的。這兩種人獲得的回報率可以是天文數字。為什麼?
一般來説,無論是金融業,還是房地産業,其中的投資家都是金錢遊戲(money game)的玩家。但畢竟金錢遊戲是零和遊戲(zero sum game),具有極大風險,沒有常勝將軍。要想在金錢遊戲中當常勝將軍,就需要具備另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和權力結合,這就是power game(權力遊戲)。簡單地説,在中國億萬富翁一定是金錢遊戲和權力遊戲結合的結果。
各位可以去看看股市裏的莊家(market maker)都是些什麼人?還有,也可以去看看房地産大亨都是些什麼人?一隻股票的IPO,前前後後的暗箱操作目的是什麼?無非是套住零散客戶的錢,這與其説是剝削,不如説是掠奪。所以證券市場裏的金錢遊戲不是誰剝削誰,而是財富的掠奪。好像經濟學家吳敬璉曾經説過:中國的股市即賭場。精闢!
再來看房地産開發。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強拆老百姓住房的事件發生?這其實不一定是政府主導的,很多是開發商在利益驅動下的所作所為,因為其中收益太高。同時,我要問,這些開發商為什麼可以用破天荒的低價格弄到中國最稀缺的資源:土地?地方政府在劃撥土地的時候難道不是在跟開發商暗箱操作嗎?
當然,開發商們拿到土地不是白拿的,他們也付成本給幫他們忙的地方官員。這是一條隱形的價值鏈(value chain)。這條價值鏈也會斷,當開發商的上家的地方官員要求更多的回報,而開發商不願意流血的情況出現,事情就暴露了。所以,價值鏈上的各方實際上是構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在此必須指出的是億萬富翁的收入和他們的勞動生産率沒有任何關係,今天的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億萬富翁可以憑其勞動實現普通人幾千倍、幾萬倍的勞動生産率,除非是通過金錢遊戲加權力遊戲進行掠奪。財富的掠奪比財富的剝削更兇猛。有流亡在國外的中國巨富聲稱自己控制億萬資産。我不知道這種豪言是否真實,但憑我一個學經濟的冷靜分析,清清楚楚看明白這些遊戲裏面的潛規則。
最後説一點,在日本,總有日本的企業家諮詢在中國如何投資才能成功?所謂成功,我理解的就是賺錢,不虧本。有一些研究中國問題的中國人會忽悠日本企業家:在中國投資的關鍵是本地化,他們説的本地化就是起用中國人當總經理。我認識一家日本企業用了一個中國人,完全信任他,把中國業務完全交給他,結果,沒幾年,此人把公司的資産都變為他的個人資産。生意上,無論你如何信用對方,都必須加強監管,這跟總經理的國籍沒有關係。
我一直認為日本企業很難在中國有很好的業績,不虧,少賺一點就不錯了。因為日本人不擅長金錢遊戲,更不擅長跟權力遊戲,那你的生意怎麼能取得大成功?不取得大成功,但也不吃大虧,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結果。很多年前,有一家名古屋的企業到南京去開了一家康樂中心,所謂康樂中心就是一個公共浴池。當時國內還很少這種衛生條件很好的公共浴池。康樂中心歸文化局管,結果文化局的幹部幾乎天天都帶著朋友親戚來洗澡吃喝,當然是不付錢的,結果,沒幾年這家康樂中心就關門了。這就是中國的商業環境。在中國,老老實實經商是不太可能賺錢的,更不要説成為億萬富翁了。
![]() |
柯隆 |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