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的生態

2017/03/1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説起海外華人或海外的中國人,其實其內含是不一樣的。比如新加坡的華人(華僑)就不能説他們是中國人,而持中國護照在國外工作或留學的,像我這樣的就一定是中國人。所以,海外華人的內含要比海外的中國人廣很多。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樂天怎能成為美軍和南韓政府的替罪羊

 

 人是可以貌相的 

 

   金正男遇刺的啟示

 

 為什麼日本的著名大企業接連陷入危機?

 

 中國億萬富翁是怎樣産生的?

 

 為什麼外國觀光客不到中國去爆買?

 

 世界敢對美國説不嗎?

 

 招商引資的陷阱

 

   從APA商務酒店事件看脆弱的中日關係

  

   假如你是官,你貪不貪?

 

   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

 

   川普就任、市場鬥工廠、兩敗俱傷

  

  人民幣自由浮動指日可待?

  

  日本的網上右翼和中國的憤青 

 

   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之爭

 

  霧霾警報只治標不治本

 

  如何展望2017年

 

  為什麼安倍外交亂了陣腳?

 

  中國人,你真的那麼有錢嗎?

 

  幾十萬貪官倒下太可惜了

 

  知識還是不是力量

 

  中國的第三次留學浪潮

  日本的民進黨為什麼沒有起色

  日本可能更接近社會主義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海外有很多華僑社團組織,最著名的應該算華商大會。我不是研究華僑問題的,但有一年(好像是2001年)在南京開世界華商大會,一個同事(中國人)邀請我去參加這個大會,説:「一個好機會,可以回家看看!」於是就借私心,目的是回去探親,參加了那次華商大會。

   

  出國前,從小就被老師教育愛國華僑如何愛國云云。我認識的老師當中還有早年從東南亞回國的華僑。後來,中國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體育比賽,無論在哪個國家比賽,都有愛國的華僑為中國隊加油。通過電視,看到華僑們打著橫幅,不知不覺自己也熱血沸騰。加之播音員煽情的解説,你説能不熱淚盈眶嗎?後來才知道,在中國説到愛國華僑的愛國是一種政治宣傳的概念。

   

  先來説那次回鄉參加華商大會的感受,一句話:失望。

   

  全世界去了很多「華商」,其實,很多人並不是什麼華商。在會展中心朱鎔基總理做演講。應該説朱總理的演講很精彩,可惜這些華商們素質太差。很多人根本沒有聽朱總理的演講,而是擅自跑到主席臺前,背對著朱鎔基總理自拍紀念照。會場上亂哄哄。我當時想,這些愛國華僑怎麼這種德行?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參加過什麼華商大會,也沒有跟那些組織有過任何來往。道不同。

   

  中國人看問題講究一分為二,而且特別極端。比如海外華人通常被分為愛國華僑和反華勢力。先來説愛國華僑,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愛國華僑,我不知道。我總覺得不要隨便給別人戴高帽子定性比較好。一個人如何選擇人生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很實際的綜合考慮和安排。通常情況下其背後往往有經濟利益為驅動。政治宣傳往往扭曲事情的原型。我相信,無論哪國人對自己的祖國和故鄉都有一種鄉情,但這絕對不是政治宣傳裏的愛國。真正的鄉情是在其DNA當中,完全不需要表現出來的。

 

  最近國內媒體一度關注楊振寧博士放棄美國國籍,回國定居一事。那次華商大會上我見過楊博士,我相信這位老人回國定居有其自己的考慮,如果非要用愛國或不愛國來定義其行為那就太一廂情願了。我更願意相信一個老人葉落歸根,回來安度晚年。

 

  另外,一般來説,中國人似乎比外國人更喜歡聽好話,喜歡到聽阿諛奉承的話。特別是官場上,阿諛奉承幾乎可以説早已滲透在官員們的DNA當中。於是,一個願意聽奉承話,另一個自然就投其所好,隨之,就産生了很多愛國華僑。因為這些華僑們很會把自己打扮成愛國人士。

   

  按我説,看問題時,凡事打一個折扣(discount)可能有助於我們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説白了,愛國華僑並沒有政治宣傳的那麼愛國。通常把自己打扮的非常愛國的人,往往是有所企圖的。

   


  再來説説反華勢力,的確有一些華人不喜歡今天的中國。其原因很複雜,有的人是一種信念,比如他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有抵觸;有的人是因為自己過去的經歷;還有的人是為了經濟目的,這些人可能是真正的反華勢力。

   

  我相信一個人如果總是提一些建設性的批評意見,那他會活得接地氣。如果只是為了其他的目的,為了批評而批評,那他自己活得一定也很累,因為其內心無法坦然,他批評一方是為了討好另一方。當然,阿諛奉承的人活得心裏也很虛。

  

  中國人的另一個特質是喜歡吹牛,這一點在海外華人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幾個中國人聚在一起吃飯,聊聊家常是享受,可總喜歡滿天下地吹。所以,我從來不參加任何聚會。

   

  幾年前被朋友介紹請到南京參加一個什麼會,説是給省領導獻計獻策。我從來對此不感興趣,但朋友所邀,有一個面子問題,就去了。去了發現他們還請了一些從別的國家來的華僑。結果,與其説是開會,不如説是吹牛。因為邀請者是為了作秀,被邀者自然投其所好。居然有人説,我們要把這個會開成中國的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我看太不像話了,就不客氣地問:「你們有幾個去過蘭德公司的?」沒人説話。

   

柯隆

  總體上説,海外的華人比起其他的族群是比較勤奮的,這一點不可否認。但個人素質好的,其比例並不高。開放留學以後,出國來留學的,好好讀書的比想像的少。應該説,勤奮是海外華人發展的原動力,但素質低、愛吹牛恰恰阻礙了華人社團的發展。剛改革開放時,中國缺外匯,華商捷足先登,中國獲得外匯,華商獲得商機,誰也沒有虧了誰。但是,我們看到外資投建的工廠中,比起純外資,往往僑資工廠對待工人更惡劣。這些都是事實,我寫這些不是為了挑起仇恨,真是奉勸各位一分為二地看待海外的華人。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