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盛頓

2017/06/1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來美國出差,以前來過很多次華府,這是一個給我印象很好的城市。整個城市周圍的植被保護的非常好,堪稱聚歷史和現實為一體的政治中心。華盛頓是南面大面積的綠地,其中點綴了美國人要紀念的領袖和英雄們的設施。美國人愛戴他們的領袖和英雄,但似乎不搞個人崇拜。在那裏的自然裏散步的同時,美國人不斷重溫自己的歷史和價值觀。走在公園裏,迎面走來一對亞洲母女,聽見女兒對母親説:「這是憲政大道」。在仔細看大街角的標識,寫著Constitution Avenue。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沒有身份證的中國人

 

 積極向上的中國人和沒上進心的日本人

 

 家醜不可外揚

 

 中國人和日本人,誰更愛國

 

 誰唱一帶一路的主角

 

 中國人真的比日本人還有錢嗎?

 

 誰為血染的中朝友誼畫上句號

 

 是房價太貴、還是工資太低

 

   中國人的納稅意識為何低 

 

 改革開放好似逆水行舟

 

 周立波玩槍走火

 

 中國社會進步了嗎?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據説華盛頓是全美博物館、紀念館和美術館最多的城市,我記得曾經去過一個新聞博物館。另外,中國城(唐人街)旁邊居然還有一個「間諜博物館」,我沒有進去參觀過,但光顧了一下那裏的小賣部,顯然那裏展示的是冷戰的産物居多。

    

  我非常佩服美國人可以把這樣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國家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條。你只要一踏入這坐城市,坐上他們的計程車,就會發現這裡的治安是非常好的。所有的計程車的駕駛座和後排座之間沒有防彈玻璃隔板。晚上在馬路上散步也不會感到有什麼危險。

    

  這次來華府,第一次踏入了林肯紀念堂,紀念堂裏漢白玉的林肯坐像給人強烈的正氣。不知為什麼,當我踏入紀念堂時,不自覺地想起南京的中山陵。林肯的後人們通過不斷的努力,廢除了奴隸制,實現了自由、民主和人權。孫中山的後人們今天還在為民主、民權、民生而奮鬥。

    

  要治理好一個多民族和多種族的國家,一定要制定一套完善而且明確的法制體系,也就是規矩。相比之下,中國的法律已經得到很好地完善,無論是憲法、民法,還是具體各部門的法律,都比較健全,中國的問題是在實際執行這些法律的環節夾雜著很多人為的因素,從而降低了法律應有的尊嚴。

    

  路過馬丁路德·金的紀念碑,我不能不為這位黑人領袖所傾倒,面對那麼高壓強大不可一視的白人種族主義的歧視,這位黑人領袖勇於站起來為黑人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我相信當年的很多黑人也很消極,他們也不相信自己能和白人同坐在一輛公交車上。而今天,當年的黑人們的夢想基本實現,當然,實現這一切,美國黑人付出了巨大代價。

    

  今天,中國在反腐,我一直認為反腐的本質在於限制和杜絕官員們的特權。為什麼同樣是中國人,官員們就可以享受特權?每個人都應該經常想想這個問題。

     

  美國耶魯大學有一個教授寫了一本書叫《大分歧》,前言裏有一段話: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西歐工業化國家之所以能夠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完全得益於他們對非洲的殖民政策。

     

  如果我們援用這位美國教授的分析邏輯,我們可以説:今天中國的官商和富豪資本家,他們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主要得益於歧視農民和農民工的戶籍制度,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好説話的族群,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被歧視,認為自己生來跟城裏人不同,那是命裏註定的。

     


  另外,跟華盛頓相比,我一直認為北京的美術館、博物館和紀念館太少了。我去北京的國家美術館看畫展,説實在的,那是我看過的最差的美術館。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相稱,要知道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既然是文明古國,你就要展示你的文明。

    

  我覺得中國的軟勢力當中最缺失的一塊就是至今中國沒有一個美食博物館。中國人最在乎的就是吃,民以食為天。長期以來,在中國,經濟政策被形象地表述為菜籃子工程。一般中國人喜歡説中國有四大菜系或者八大菜系。可是關於這些菜系以及主要的代表性菜餚的做法,歷史上的名廚等等沒有任何系統的記載。我總覺得中國人似乎只顧吃好每一頓飯,而不去很好的總結。中國的各種美食是最有資格申請世界遺産的,可惜的是從上到下都不作為。

     

  日本有拉麵博物館,進去後可以品嚐到各地區不同風味的拉麵。可是,中國的麵食文化通過馬可波羅一直影響到全世界,我們找不到一家麵食博物館。試想,如果李時珍不記述《本草綱目》,中醫能很好地傳承到今天嗎?

    

柯隆

  每個國家和每個城市都有他最在乎和不在乎的東西。當你走在華盛頓的街上,從這裡的人們的臉上你看不到慾望。這是今天世界政治的中心,這裡除了擁有大量的博物館和紀念館,這裡還有無數的智庫,每天到底召開多少研討會,我想沒人知道。所以華盛頓聚集的不是利欲熏心的商人,而是學者、戰略家和謀略家。當我邁入「間諜博物館」的小賣部,一眼就看到有好幾個版本的英文版《孫子兵法》。今天的中國人最要命的一點可能就是不知己,也不知彼。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