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到處都是實名製?
2018/01/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在日本,無論是坐飛機還是新幹線(高鐵),不需要提供身份證或護照。買火車票可以在自動售票機買票,當然,也可以在售票窗口買票。買飛機票也非常簡單,網上可以買票,也可以到航空公司的服務處或者旅行社買票,總之,不需要提供身份證明。
去德國,發現那裏更方便,坐火車,車站裏沒有檢票口。據説如果不買票被查到會被罰款,但我看他們都是買票的。也很少有人來查票,總之,上車下車非常方便。
|
每次回國,買票都是一個問題,有一次事先請朋友給訂了高鐵票,可是到車站去取的時候出了問題。服務員不給出票,她説持外國護照的要用英語拼寫的名字訂票,但持中國護照的一定要用漢字訂票。由於我的朋友看我是持護照的就用拼音給訂的票,結果就遇到了麻煩。
當然,過去幾十年,國內的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0年前,你買了飛機票,你如果不事先電話確認,當天到機場很有可能被取消。那個年代,飛機票是緊俏「商品」,航空公司通常會多賣出去一些票(overbooking),他們對不事先打電話確認的乘客就隨意把票給取消了。
當然,今天再也沒有這樣的問題發生,航空公司一般不會隨便取消有票的乘客。不管航空公司是否把乘客當作上帝,但至少乘客的自我維權意識大大提高。
去火車站,再也見不到倒賣火車票的黃牛了。買票的人一般情況下,還是遵守距離排隊買票的。但是,鐵道部門對乘客的管理不像對待自己的上帝,有點像管勞改對象。
中國的火車站,其規模一定是世界最大的。如果計算單位面積的旅客吞吐量,日本東京的火車站一定是最高效的。法蘭克福的火車站沒有東京火車站那麼高效,但很少看到有旅客滯留。在國內乘坐火車首先入站要接受檢查,然後進入候車大廳,等到臨近上車時間,才會開閘讓旅客檢票上車。可閘口離月臺往往不近,加之國內的旅客心理上習慣了佔座位(其實高鐵都是訂座的),所以,從閘口到月臺通常是熙熙攘攘,有的時候甚至像逃難。
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了,科技水準提高了,可是,人的素質有沒有提高呢?每個人的心裏自有一桿秤。憑我對中國社會的觀察,應該説人的素質並沒有隨經濟發展而提高。學校的教育重點放在應試上,而不是素質教育。媒體上喊叫的所謂八榮八恥,其實那種高調對提高國民素質無濟於事。
於是乎就有官員和學者建議中國學習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是一個社會管理非常嚴格的國家。很多年前有一個美國年輕人在新加坡吃口香糖(新加坡不允許吃口香糖),被罰鞭刑。此事一直驚動到美國總統,美國總統出來説情,但新加坡的法院不買賬,還是執行了鞭刑。
我去過幾次新加坡,給我的印象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但中國不是新加坡,也不可能成為新加坡。新加坡有多少高端人材,我不知道,但新加坡的底層人群的社會素質都比較高。幹損人不利己的事的新加坡人不多。
而我們面臨一個13億多人口的中國,提高人口素質是一大難題。有人説,你只要看看中國人如何開車就可以了解中國人素質有多差了。這話一點不假。問題是如何提高中國人的社會素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中國的很多規矩是為底層老百姓定的。而今天的百姓其實不傻,當他們看到當官的不守規矩,那他們就開始做損人利己之事。更有一些阿Q一般的人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另一句中國古話:上行下效。所以提高底層百姓的素質首先要上行。所以,我覺得繼續反腐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柯隆 |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