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迴避的難題——如何提高人民的納稅意識
2018/02/0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一個國家的經濟,無論其意識形態如何,都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其經濟就很難持續發展。中國的歷史悠久,王朝經常變更,首都的遷移總是遵循一個規矩,從西往東遷,從北向南遷。一種解釋是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的入侵和騷擾使得歷代王朝不得以而向東南遷移,但同時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凡曾經是首都的城市和地區,自然生態基本被大面積破壞,植被遭到破壞,地下水資源枯竭,用今天的話説就是不可持續的發展。
去歐洲,英國的首都一直在倫敦,它們的商業中心和工業中心被放在曼徹斯特等別的大城市。中國人喜歡把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放在一起,這是一個問題。而且,傳統的中國文化是靠山吃山,積極開採,疏于保護。今天的中國同樣面臨著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
|
另一個問題就是納稅。納稅似乎是納稅人與政府博弈的結果。可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從心眼裏討厭納稅,所謂苛政猛于虎就是一例。苛政猛于虎那當然是暴政,但一個國家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少不了合理的稅收。也就是説並不是所有的稅收都是苛政。但今天的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主流國家中納稅意識最低的民族之一。所有的中國人都會説「我為什麼要繳稅?」有道是能少繳的不多繳,能不繳的就不繳。誰都明白,今天的中國偷稅漏稅現象十分普遍。
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低下,可是政府需要稅收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結果造成稅收不足,特別是地方稅收吃緊。政府就採取收繳名目繁多的雜費彌補稅收的不足。於是又有學者很聰明地提醒政府搞所謂「費改稅」的改革。改革是必要的,但根本問題是如何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在中國,這個問題遲遲沒有被提到充分的高度,似乎政府也在迴避討論這個問題。不知道為什麼?
可能是多年的教育所致,中國總有很多人喜歡把自己裝扮成愛國者。但如果你跟他討論為什麼不積極納稅,他就立馬跟你急。其實,我不認為納稅是愛國行為,納稅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你可以不愛國,但一個公民不能不盡納稅的義務。我想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如果一個國家的公民説:我可以不盡納稅義務,但我愛國。這種錯亂的邏輯一定導致亡國。
當然加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同樣要求政府做出不懈的努力改善政府在其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就是所謂取信於民。試想一個市長或縣長用百姓的血汗錢大建自己的形象工程,有誰還願意主動納稅?
當我們討論納稅人的納稅義務的時候,不能迴避討論納稅人的權利,權利和義務應該是對等的。納稅人繳稅是義務,可是他的知情權有沒有得到保護?用納稅人建設的樓堂館所,納稅人能否利用?當權利者使用權力強制徵收,甚至武力徵收的時候徵稅就成了苛政。
經濟學家經常討論什麼是好的制度和好的政策?定義起來不容易,但其實也很簡單。並不是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制度和政策就是好的制度和政策。好的制度和政策一定是規定的很明晰,執行起來很透明的規章制度。這世界恐怕沒有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制度和政策。
在國外沒有見過哪個國家有倒賣發票的,這可能也算是中國特色。到現在手機裏都會收到要不要發票的簡訊。為什麼?不就是為了偷稅漏稅嗎?
去美國出差,坐出租,問司機要發票,司機拿出一張小白紙寫了一個數字,車費加小費,下面潦草地畫了一筆,估計算是他的簽字。我拿到日本是可以憑這章「廢紙」一樣的發票報銷的。我不知道國內人出差是否可以憑這樣一張發票報銷?
總結一下,一個國家的國民的納稅意識是衡量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考證這個國家的官民關係的重要參數。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柯隆 |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