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世界不歡迎中國人

2019/01/2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30年前來日本留學,在馬路上很少能見到中國人,所以,當見到中國人時,會感到很親切,會主動打招呼,問候一下。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漸漸多起來,時間長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早年因私出國的中國人大多是留學生,但後來有了蛇頭,他們把人走私偷渡到日本,當然不僅是日本,還有其他國家。另外,也有從正當渠道輸出勞務到日本來的,稱為研修生,多半是到日本來幹體力活,同時學習日本的水産業或者農業什麼的。主要是日本缺少勞力,日本的年輕人不願意幹體力活。可是有些人作為研修生來了日本,可能是工作比原來相像的辛苦,幹了沒多久就失蹤了。也有留學生來了以後不好好學習,簽證得不到延長,最後就黑了下來。

                       

  這些非法滯留的年輕人生活的並不好,有些人最後就走上了犯罪道路,撬門扭鎖的有之,動刀殺人的也有。有殺日本人的,也有搞內訌,殺中國人的,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這些年,中國人出國,有了新動向。可能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了,有一部分中國人有錢了,土豪們大舉出國購物,也有出來移民的。日本從制度上説,是不接受移民的。於是,對於以移民為目的的中國人來説,來日本不是首選,這些人的目的地主要是北美和大洋洲,也有去歐洲的。

                          

在秋葉原「爆買」的中國遊客(資料圖)

           

  可是對於中國的成功人士來説,眼下面臨兩難的選擇,首先他們希望得到西方的國籍(護照),得不到護照,起碼希望得到綠卡(永久居住權),但他們不願真正離開中國,畢竟他們的生意在中國,人際關係在中國。俗話説,狡兔三窟,中國人似乎都是狡兔,他們不放心把自己的資産放在中國。

    


  據原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説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美國原總統卡特會見鄧小平的時候提出:貴國沒有自由,沒有人權,比如中國人沒有移民的自由。鄧小平聽了這話就回答:可以,你們要多少人,送給你們兩千萬?這句話似乎嚇到了卡特,這位親華的美國總統後來就再也不提自由和人權問題了。

                

    

 柯隆 的其他文章

 

   不要總是嘴上愛國

         

 回顧2018、展望2019

       

 當政府取代了市場 

   

 談愛國,先要自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代經濟學的苦惱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今天的歐美國家真的遇到了這個問題。有人戲稱,中國夢是什麼?中國夢就是移民。按理説,今天的中國比40年前發展很多,可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沒有發生戰爭或災害的情況下,如此多的中國人對外移民我認為是前所未有的。

             

  問題出在有些中國人對外移民的手段上。這些年,中國的高科技到底發展了多少?我不知道,但造假的技術應該是世界一流。比如申請到歐美國家移民需要提供包括在國內的納稅證明等文件資料,很多人沒有納過稅,拿不出這些資料,於是就有「好心人」,他們有償造假所有憑證文件。

                  

  實在不行,有人想出了跟外國人假結婚的辦法。按理説,結婚的基礎是愛情,可是對於一部分國人來説,婚姻成了手段。

                  

  現在,中國每年出境遊超過1億人次,有些人不相信國內商店裏賣的商品,千里迢迢到國外來採購日用品,包括牙膏牙刷,還有尿片。中國人不相信中國貨,現在輪到外國人不相信中國人了。據説很多跟外國人真結婚,然後申請外國國籍的中國人遇到了麻煩,外國移民局的官員一律懷疑這些新人是假結婚。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今天的現實?假作真時真亦假。

             

  中國正在為了實現強國夢大踏步的邁進,可是,我們自己做出的很多事讓別人難以置信,如此下去,有一天世界很可能宣佈不歡迎中國人!如果説很多年以前,上海租借裏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是洋人歧視中國人的話,那今天的現實可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啊!你要別人尊敬你,你的所作所為首先要有自尊!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