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2019/03/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改革開放40年了,中國社會應該穩定下來了,可是你只要進入中國社會的細部看看就會發現其十分不穩定,因為構成中國社會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人都處在極度不穩定的狀態。你很少能看到有誰坐在茶社裏靜靜地品茶和看書,只要不是深夜,你開車上了路,立馬遇到堵車。

                 

  回國出差,在計程車上跟司機聊天,從他嘴裏出來最多的字就是錢,可以知道他太想要錢了。去紐約、倫敦、巴黎,或者在東京,沒有誰跟你説話一開口就是錢的。如果説40年前,中國人窮,那麼,人家跟你談錢還情有可原,而現如今大部分中國人應該不窮了。

               

 柯隆 的其他文章

     

 經濟學家的煩惱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歡迎中國人

         

   不要總是嘴上愛國

            

 回顧2018、展望2019

       

 當政府取代了市場 

   

 談愛國,先要自愛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其實,是不是有錢沒有一個絕對標準,只是相對而言。我相信外國人也想要錢,但大部分人懂得一個道理,收入,也就是説掙多少錢是努力工作的結果,而不應該是目的。很遺憾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説,掙錢成了目的。不能不説中國人太想要錢了。對於窮人來説,錢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對於富人來説,錢只是滿足他們虛榮心的工具。中國人的虛榮心在世界上排位應該是第一。

                    

  每次回國公幹可以看到很多錢包裏有錢的人,但很少看到內心富有的人。為什麼中國人有錢了,內心卻不富有呢?很簡單,越有錢就越想要更多的錢,從早到晚忙活著掙錢的人從來不看書,也沒有時間去美術館看一個展覽,或進入音樂廳聽一場好的音樂會。在中國連藝術和文學也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中國人已經不願意為不掙錢的事做貢獻了。所以,到國外來留學的中國學生工科的多,學理科的少,更多人進入MBA,總而言之就是想一夜暴富。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經濟雖然發展了,但中國企業成為國際品牌的很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人願意靜下心來搞科研。這些年來訪問過很多企業,特別是一些外商企業,他們的負責人都會告訴我,中國年輕人人稍稍學到一點技術立馬跳槽,或者自己獨立開公司。但是要研發出一種原創技術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高度活性化的中國社會表面上看非常繁榮有活力,但其實問題非常明顯。

             

  今天,中美貿易開戰,中國有一點冤枉,因為中國出口的高科技産品的60%以上都是在華外商企業所為。為了提高技術水準,搞中國製造2025也沒有錯,但首先要讓中國人靜下心來,否則不要説2025,就是2035也沒戲。

               

  70年前,從國外回國為祖國做貢獻的華僑學者和科技人員,有幾個是為了錢而回國的?今天政府花大筆成本到全球去招攬優秀人材請他們回國,我一直覺得這種做法本末倒置。如果不給錢,他們就不回國的話,那等你把錢用完了,這些人還會為你工作嗎?錢是工作得來的結果,而不應該是誘餌,特別是對科學家。

           


              

  在國內坐地鐵,看到整個地鐵裏都張貼著外教英語速成班的廣告。40年前,我們不可能有外教,每天晚上用短波收音機收聽美國之音的英語900句,聽到最後,可以倒背如流。今天的孩子學習的主角不是孩子自己,而是他們的家長。中國的富人一是炫耀自己有錢,第二就是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有人把一些中國人比喻為巨嬰,的確,我們很容易在自己的身邊找到很多長不大的人,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長不大。但有一點,無論你如何炫耀,如何虛榮,但最終別人衡量你的還是你的內涵。

                  

  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動盪的時代,但古人説的好,以不變應萬變。靜下心來做你應該做的事,否則你不可能有獨立思維和獨立判斷問題的能力。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