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慢性子和貪小便宜的

2019/04/2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單口相聲大師劉寶瑞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相聲段子《日遭三險》,大意是説一個新任的知縣老爺自以為聰明,要衙役拿三個人,一個急性子、一個慢性子和一個貪小便宜的。知縣把三個人留下當差。有一天要上差,讓急性子背著過河,開始很順利,走到河中間,老爺很高興,説:我賞你20兩銀子。結果急性子立馬跪下謝恩,弄濕了老爺。沒辦法只好回家換衣服。回到家看到慢性子在門口,問:大少爺呢?慢性子説:上學去了。又問:那,二少爺呢?慢性子:掉井裏淹死了。知縣老爺氣極了。完了他讓那個貪小便宜的去買棺材,結果貪小便宜的扛著兩口棺材回來。知縣老爺氣得問貪小便宜的:廢物,你怎麼買了兩口棺材回來?貪小便宜的説:買兩口比買一口便宜,等大少爺死了就不用再去買了。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經濟學家的煩惱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歡迎中國人

         

   不要總是嘴上愛國

            

 回顧2018、展望2019

       

 當政府取代了市場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但充分地折射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國內開車的人都知道,中國人幾乎個個都是急性子,只要有一點空隙,馬上就有車插進來。我一直不明白這是中國人的道德問題還是性格問題?每次在國內坐飛機,飛機到達目的地,通常要等到飛機停穩,旅客才可以站起來打開頭頂的行李箱取行李。但國內的旅客似乎從來就是等不及,飛機還在滑行,就有乘客站起來取行李。這樣做的問題是經常造成事故,行李滑落砸到別的乘客。看到這種情況我通常會想:你們急什麼?

             

  説實話,如果是道德問題,那麼中國人的急性子通過教育也許還能有所改善,如果是性格問題,那麼就很難改變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既然中國社會急性子多,那麼慢性子就自然很少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不那麼明顯。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慢性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被漸漸淘汰了。

            

  多年以來,對日本社會略知一二的中國人通常會指出日本人總是撿芝麻,丟西瓜。但是,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做事仔細,但貪小便宜的應該不多。日本社會裏路不拾遺的事情經常發生。在中國,如果你去超市買菜就會發現,那些買菜的大媽大嫂挑選青菜的時候,恨不能把外面的菜葉子都剝掉,只買裏頭的菜心。中國人從什麼時候變的如此貪小便宜的?

             

  很多年前,去上海,在豫園門口的食品店看到有賣山核桃的,就跟櫃檯裏的大爺説:讓我嘗一個,如果好吃,我就多買一點兒。結果,那位上了年紀的店員,拿了一粒山核桃放在稱上一稱,説:2分錢。這一舉動搞得我莫名其妙,因為我口袋裏沒有2分錢,所以,沒有嘗那一粒山核桃,自然也就沒有買。太斤斤計較了。


            

  今年日本的平成天皇退位,皇太子繼承皇位,改年號為「令和」,據説這裡的「和」是和氣生財的和,令和翻譯成英語為beautiful harmony。中國在早幾年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跟令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是今天的中國社會為什麼仍然不和諧呢?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公佈新年號(4月1日,東京)

                

  首先,我們還是應該弄明白中國人的性格,或者説民族性。如果今天的現實是中國人的本性造成的,那問題就嚴重。其次,加強法治也很重要。無論你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都必須遵守規章制度。否則,社會就要出亂子。再次,提高社會道德水準理所當然非常重要。

           

  我不敢説,今天的中國社會危機四伏,但風險應該是無處不在。管理風險,官員應該&&。不久前,在國內坐高鐵,買的是商務坐,一列高鐵,沒幾個商務座,我們幾個人站著排隊,可就在我要跨進車門的時候,一個高官的秘書楞是像泥鰍一樣在我前面轉進車門。也許你有權力,但你絕對得不到別人的尊敬。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