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誤區

2019/05/1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作為一個研究經濟學的研究員我一直沒有搞清楚中國和美國為什麼要開打這場貿易戰,而且,原本以為通過談判可以解決分歧,達成共識,可最近貿易戰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如果貿易戰的起因是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按美國總統川普的話説,美國吃大虧了,那你無論怎麼加碼對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都無法消除貿易不平衡。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多國籍企業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把工廠紛紛轉移到中國的結果。現在中國對美國的相當一部分出口,特別是電子等高附加價值的出口大部分是這些多國籍企業所為。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急性子、慢性子和貪小便宜的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經濟學家的煩惱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歡迎中國人

         

   不要總是嘴上愛國

            

 回顧2018、展望2019

       

 當政府取代了市場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中國接受這些多國籍企業的直接投資獲得的好處是大量的就業機會,而多國籍企業通過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獲得的好處是大量的利潤。美國人、歐洲人和日本人的勞務成本都較中國昂貴很多。我不相信商人出身的川普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明眼人都心知肚明,中美貿易戰的實質問題不是什麼貿易不平衡,而是中國伴隨著國際貿易的投資以及技術研發和市場準入不符合現有的國際規則,也就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無論中國買多少美國的飛機、大豆和天然氣都無濟於事。一些中國企業侵犯別的企業的智慧財産權這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通過有形和無形等方式給國有企業補貼也是事實。美國要求中國按國際規則辦事應該説沒有錯,但通過提高制裁關稅來給中國施壓似乎有點用錯了藥。

               

  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本身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國際貿易中的糾紛,美國為什麼不向世貿組織告發中國的違規?也許就像川普總統所説的那樣,世貿組織早已不起作用。但像這樣兩個當事國就貿易不平衡開戰應該説無助於解決問題。雖説通過談判是和平解決糾紛的一種辦法,但當事國直接談判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引入第三方仲裁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據説,中國有意思接受美國的要求,在保護智慧財産權和減少對國有企業補貼方面做出努力,但美國可能因為中國並沒有完全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所以,這次要派監督小組入駐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中國不接受美國政府的非禮要求。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就僵持不下了。所以,我認為派駐監督小組的不應該是美國,而應該是世貿組織。

  


          

  要澄清一點的是美國要求中國保護智慧財産權並不是非禮。一部分中國企業肆意侵犯別的企業的智慧財産權,這不僅僅危害的外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更主要的是降低了中國企業技術研發的積極性。多國籍企業不傻,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專利,所以,大部分多國籍企業只是在中國生産,他們很少把核心技術拿到中國去,哪怕在組裝産品時需要把核心零部件拿到中國去,他們通常也是把核心技術裝在黑盒子裏,中國企業根本無法通過偷竊獲取他們的核心技術。退一萬步説,即使中國企業僥倖非正規渠道獲得一項尖端技術,也根本無法持續地把這項尖端技術進化提高。我們只要考察一下中國企業的普遍的技術水準就可以明白這一事實和其中的道理了。

                      

  所以,我一直認為保護智慧財産權不完全是有利於在華的外國企業,而更重要的是營造一個氛圍,讓國內企業能靜下心來研發技術,難到不是嗎?從某種意義上説,川普的要求其實在幫助中國企業安心下來搞好技術研發。

        

  減少對國有企業補貼也是同樣一個道理。市場經濟的原則是公平競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應該得到公平對待,因為他們都是納稅人。只有停止對國有企業的補貼,才能公平對待民營企業。

        

  最後,回頭再談一下貿易不平衡的問題。長期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應該不是問題,因為隨著中國勞務成本的提高,很多中低附加價值的産業自然要轉到別的東南亞國家去,比如越南、緬甸。比如日本企業在華投資最多的時候有25000家,現在大約19000家,減少了6000家。但同時生産高附加價值的工廠比以前增加了,這就是産業結構的提高。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期匯聚從低附加價值到高附加價值的全套産業結構,産業發展一定是一個取和捨的過程。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日經中文網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