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

2019/06/1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當我們考證國際貿易史時,不難發現近代以來一直有兩大趨勢,第一是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派以及新古典派經濟學家,他們主張自由貿易,這一主張成了今天全球化的主導思想,全球成立了不下幾十個自由貿易協定。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市場機制,也就是那只看不見的手是合理配置資源的最佳方式。另一個是貿易保護主義,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學家們認為由於各國發展水準不同,如果完全採取自由貿易,那必將導致一部分國家産業發展受到阻礙。

   

           

  其實,客觀地説,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貿易保護主義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如果從純經濟的角度出發,為了追求高效率,推動自由貿易成了今天國際貿易的主流。但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完全推行自由貿易,所有國家都會為保護本國缺乏國際競爭力的産業實施保護政策。所以,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美國總統實施的保護主義本身也不足為怪,問題是此次美國實施的高關稅政策是有選擇的,僅對中國。

  

 柯隆 的其他文章

 

 中美貿易戰的誤區

             

 急性子、慢性子和貪小便宜的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經濟學家的煩惱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歡迎中國人

         

   不要總是嘴上愛國

            

 回顧2018、展望2019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説到關稅,經濟學家們把關稅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保護國內産業的關稅,稱為貿易關稅,另一種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的關稅,稱為財政關稅。今天,後者極少,絕大多數都是貿易關稅。由於世界的潮流是推動自由貿易,或者説全球化,所以,關稅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

  

  如果説貿易關稅是為了保護本國産業而實施的政策,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貿易關稅對保護本國産業的作用越來越小,因為決定貿易結構的主要因素是産業結構,産業結構是皮,貿易結構是毛,其中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

  

  另外,經濟學的另一個非常通俗的原理是決定貿易收支平衡的不是關稅或者貨幣匯率,而是本國的儲蓄率和投資率。一個儲蓄率高的國家(比如中國),消費率必然被壓低,這樣其生産的産品和商品無法在國內得到充分消費,結果就是謀求出口,所以儲蓄率高的國家往往貿易是出超的。

  

  相反的,一個消費率高的國家(比如美國),通常儲蓄率被壓低,國內投資率也自然被壓低,這樣的國家,國內生産無法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所以只能通過進口國外的産品和商品,其結果自然陷入貿易赤字。

   

  這個淺顯的經濟學常識,可能美國的川普總統並不明白,亦或開打貿易戰的目的是聲東擊西,也就是説其真實的目的並不是糾正貿易不平衡。我們從這段時間美國對中國具體企業實施的制裁可以看出美國開打貿易戰的真實目的是為了遏止中國高科技産業的發展。

  


  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正義的戰爭,貿易戰爭也一樣。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絕對不會把現在的霸權地位拱手讓給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所以,今天的貿易戰應該説也是事出有因,非常自然。

  

  今天,當人們批評貿易保護主義,或者爭論全球化,我們必須注意其上下文。中國人喜歡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人的本能就是逐利,所以,人通常就是己所不欲卻施於人。

  

  按照世貿組織(WTO)的規則,發展中國家是可以對本國産業進行一定程度保護的,這裡的問題是中國還算不算發展中國家。我們可以看到國內一些激進的學者高呼中國在科技水準上已經全面超越美國。我想説這話的人是説給國內的人聽的,特別是説給領導們聽的。但隔墻有耳,外國人聽了這樣的話,他們還會承認你是發展中國家嗎?中國人通常喜歡內外有別,但實際上內外沒有什麼分別,一個人和一個國家都應該做到表裏一致,否則就會給自己找麻煩。

  

  我不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會阻礙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我也不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會滅絕。關鍵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循國際規則。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日經中文網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