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不讀書
2019/12/0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説中國人不讀書,可能會有人不高興。有一部分中國人還是讀書的,但人數比例應該不大,這裡説的是大部分中國人現在不讀書了。為什麼?因為讀書沒有用。中國人做事往往講究實用,讀書不掙錢,沒有用,所以很少人讀書。讀書往往是一種習慣,讀一本書就能有什麼用?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讀書成了習慣,能不能幫你掙錢我不知道,至少可以修身養性。
|
説到中國人不讀書,我們可以在國內的車站機場的書亭裏窺見其一斑。中國的車站機場的書店裏擺設的大多是教你如何掙錢的成功之術,有的時候還會配上音像,有講師説教人生如何才能成功。説實話在我看來這些閱讀材料大多是騙術。試想如果那個説教者真的知道所謂的成功之術,那他或她還會來費這個口舌嗎?
在我看到的統計中,有説中國人每人每年平均讀書2.6冊,最少的統計是0.7冊。在以往的文章我曾經寫過,在國內坐高鐵幾乎看不到一個人看書,幾乎所有人都在擺弄手機,或用手機呼叫這個老總或那個老闆。也可能是中國人窮怕,中國人的金錢慾望太強了,説中國社會物欲橫流應該不過分。不客氣地説今天的中國社會跟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頗有相似之處。
一個不讀書的社會往往會顯得很幼稚。我粗略想了一下讀書至少有兩大好處,第一可以提高人的智商(IQ),其次可以提高人的情商(EQ)。如果一個人智商和情商都很低,那其人生一定很慘澹,幾乎可以説是一個傻瓜。如何提高智商,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我們看到國內很多高學歷和高職位的人很容易就被人騙了,比如很多名人曾經被一個據説會氣功的人騙的找不著北,我只能説這些所謂的名人都智商太低,其中傻瓜應該不少,雖然他或她好像很成功。
如何提高情商?提高情商其實最好的辦法也是讀書,如果説提高智商需要閱讀專業書籍的話,提高情商就需要廣泛涉獵各種書籍。在職場上拍馬屁跟智商關係不大,其實靠的是情商。你要知道你的領導喜歡什麼?你如果一竅不通,試問如何拍呢?所以人生不容易,既要有一定的智商,也要有一定的情商。
我們看到今天的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似乎偏重提高小孩的智商,因為要考大學,所謂的應試教育。可是加強應試教育的結果只能提高小孩的考試解題目的能力,那還不是智商的問題。另外,中國的家庭往往忽視提高孩子的情商。獨生子女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空就向孩子灌輸鬥志,望子成龍嗎!結果孩子們沒有跟別人合作的意識。中國的小孩通常被稱為小皇帝,這一稱號其實很貼切。中國足球隊總是輸,總是讓球迷們很失望,但説實話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不相信11個獨生子組成的沒有合作的足球隊能進軍世界,充其量在國內玩玩就不錯了。
雖然大部分中國人沒有讀書的習慣,但其實中國的出版物不少。今天50歲以上的中國人應該都有記憶,60年代和70年代,毛澤東的語錄幾乎像洪水一樣,不是人手一冊,而是人手幾冊,因為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但即使如此,到底有幾個人認真讀過毛的文章,我不敢説絕無僅有,但應該也不多。那是為了宣傳大量印刷的領袖著作和語錄,但真正的讀書應該是自願的。閱讀紅寶書是政治任務,所以結果就流於形式主義。
另一方面,在中國出版書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審查制度的本身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問題是審查的標準往往含糊不清。其結果,很多很好的書被槍斃。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實現這一目標其實不容易。
回想起來,1980年代初,有過一段讀書熱。因為那以前幾乎沒有什麼書好看,所以,改革開放了,各種書刊被解禁,人們的求知欲也極其旺盛。那時我們也的確閱讀到很多頗具挑戰精神的好書和作品。後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注意力漸漸從讀書轉移到掙錢上去了。再後來,有了網際網路,有了智慧手機。現在的中國人不僅很少讀書,用電腦的人都很少,智慧手機太方便了,巴拉巴拉看幾行字似乎就明白了一切, 久而久之人的思維變得十分膚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短平快」,所以很容易被忽悠被欺騙。基於這一點,我要問的是我們這個國家真能成為世界強國嗎?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日經中文網觀點
![]() |
柯隆 |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