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緊日子到節約糧食

2020/08/24


       柯隆:將來有一天當人們回過來看今天,2020年可能是歷史上的一個節點,年初誰都沒有想到今年會過的如此艱難!曾經經歷過非典的中國人起初並沒有把不明原因的肺炎當回事,家家都在興高采烈地準備過年(1月24日是年三十),直到1月23日武漢才因後來被命名為新冠病毒的感染激增而宣佈封城。幾個月下來,國民經濟受到嚴重拖累。正因如此在5月下旬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上李克強總理心情沉重地號召各地政府和黨員要過緊日子。幾十年來,中國人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改善,突然號召大家過緊日子,我相信很多人摸不到頭腦。

     

北京餐飲店內的「制止浪費監督員」(8月18日,reuters)

                          

  柯隆 的其他文章

 

   2020,疏還是堵,這是一個問題

     

 如何看全球化的代價

         

 新冠病毒是否讓全球化逆轉?

               

 重新考量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

                

 病毒對人類的考驗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特別是90後的年輕人應該不懂什麼叫緊日子。富裕家庭的孩子生來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山區農村的困難家庭的孩子一直過的就是緊日子,他們不知道還要怎麼再緊。好在舉國上下同心協力,中國率先克服了新冠疫情。可是剛逃過一難,又遭一劫。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每年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水或旱災,可是今年與往年不同,長江流域遭遇的是百年不遇的洪水襲擊。

 

     長江流域乃魚米之鄉,遭到長時期的洪水襲擊,不難想像接下來的災難就該是糧食供應問題了。所以,最近又傳出中央號召大家節約糧食。我相信很多中國人也應該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們只要去簡單查看每年的統計和相關報道就可以發現,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國的糧食生産每年都取得大豐收,幾乎沒有一年欠收,更何況科學家袁隆平院士成功發明水稻雜交技術,畝産年年增長。這樣看來糧食供應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哪怕取得再大的豐收,我們都不應該浪費糧食。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文革時有一句話家喻戶曉「浪費是極大的犯罪」。那麼具體地説什麼人在浪費呢?

  

      首先,窮人應該不會浪費,他們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那麼,有錢人可能浪費,但是問題不能簡單化,需要具體分析。每次回國出差都要下館子吃飯,每次都能目睹闊人們的飯桌,浪費程度不堪入目。仔細回顧起來,一般自己掏錢,特別是一家人下館子吃飯的浪費的現象不會那麼嚴重。

        

       以前在這個專欄,寫過一件事,回北京請幾個朋友吃飯,其中最主要的是茅于軾老師夫婦也來吃飯。他們是南方人,講究吃鰣魚。點了一個清蒸鰣魚(通常沒有蒸一整條鰣魚的,都是蒸半條),可是很大的鰣魚,加上還有別的菜,我們只吃了一半。臨走時,茅老師突然説「我有一個請求」,我有點不好意思,「如果沒吃好,咱們再點一些別的菜?」 茅老師説「我們吃的很好,但我想把剩下的鰣魚帶回去」。這件事我一直牢記心中。

 


    

       在中國浪費最嚴重的是公款吃喝。第一用的不是自己的錢,第二缺乏群眾監督,所以浪費現象屢教不改。不過話得説回來,這些年來反腐衝擊波對官員公款吃喝還是起到了一定的遏製作用的。跟以往相比,回國出差,大吃大喝的飯局基本沒有了蹤影。有幾次跟父母去酒店吃飯,問有沒有魚翅?服務員説現在不做鮑翅之類的高檔菜了,因為點的人很少。

 

       那麼為什麼還要大張旗鼓地號召過緊日子和節約糧食呢?

 

       我相信主要原因是經濟遭遇了極大的困難,而且困難的程度比統計數據顯示的情況要嚴重得多。但是節約不應該僅僅是困難時期的舉措,節約不浪費應該是一種常態。試想如果明年糧食問題解決了,那麼節約就成了過去式了嗎?

 

       另外,必須明確的一點是運動式的號召節約是不可能有長效的。減少公款吃喝,加大群眾監督才是當務之急。比如去美國出差,美國人是輕易不請你吃飯的。看資中筠老師的一本書裏寫過這樣一件事。很多年前她曾經給一個美國的議員做過翻譯,後來她去美國學習,被這個議員知道了,執意要請她吃飯。於是資老師就答應了。那個議員的秘書提前兩個星期跟資老師確認,問她要吃什麼三明治?蔬菜的?雞蛋的?火腿的?弄得有點尷尬。如果換做一個中國的大人物請客,那絕對不可能問你是吃肉包還是菜包,或者豆沙包?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講究吃不假,當請客的人的預算不受制約沒有監督,那浪費就成了常態。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日經中文網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