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春的斷想
2020/02/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迪:日前偶經東京赤坂,看到幾株河津櫻藍天下盛開,分外嬌艷。一老者走近筆者説:「真美啊」。此時,中國大陸仍有無數城鎮封鎖,眼見明媚春光卻難以欣賞。進入2月,日本新型肺炎日漸流行,昔日觀光購物勝地的熙攘景象不再。3月櫻花時節,海外觀光客能否重返日本?那些櫻花,能否在四海賓客陶醉與讚美中怒放?
|
這個春天,中國寂靜,廣袤大陸40餘年間的疾跑瞬間定格。這個漫長正月,並非一切靜好。一座一座人口千萬級城市鐘錶突然停擺,數億人滯留故鄉。許多生命一天天消隕,憂心蹂躪千萬家庭。疫病帶來的空前危機深刻打擊了中國經濟。中國這個經濟巨人,是否就此停在「發達」門檻之前?
教訓真很慘痛,希望所有犧牲都不會白費,所有犧牲都將成為人民探索下一個社會道路的基石。靜悄悄的正月,全體中國人都在尋找疫病的一切根源,他們用力思考這場疫病及其深層意味。
冷戰後,人類首次遭遇如此廣泛的全球危機。許多航班停飛,城市封閉,全球産業鏈折斷,一些國家對中國關上大門。但是,今天,全球化已成為人類生活的本質特徵。在人類命運如此息息相關的當代,這場疫病,不應是隔斷人類的導火線,而應是喚起人類團結的契機。
在這個春天裏,中國以「舉國之力」救助武漢。全國各地派遣最優秀的醫務人員馳援武漢,馳援湖北。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既不是「舉國之力」,也不是「速戰速決」即可消滅。武漢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還在繼續消耗巨大醫療資源。但根治新型肺炎,似乎尚須假以時日。面對新型肺炎爆發,中國醫療體系捉襟見肘,武漢之外許多地區醫院常規門診關閉,患者淪為醫療難民。
歌星、球星,老闆霸據媒體中心已經太久。國難當頭,醫務人員呈現英雄本色。今天中國媒體主角是千萬醫務人員。但就在昨天,他們還是飽受爭議的一群。抗疫前線數萬名醫師、護士以及其他醫務人員不捨晝夜卷苦卓絕,其中數千人感染,醫生倒下,護士倒下,醫務人員一個個倒下。圍繞抗疫醫務人員的報道,充滿悲壯。一個國家的時艱,絕不能僅靠「英雄」獨撐。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創造了歷史奇蹟。但是,這個國家最為薄弱,人民群眾最不滿的領域之一就是醫療。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摸索構建一種新制度。人們尋求一種每一醫護人員都可享受職業尊嚴,同時每一公民也可享受合理醫療服務的制度。
災難發生,全世界驚嘆中國國家動員能力巨大,感嘆中國深不可測。但另一方面,中國公眾也發現,中國醫療預防決策存在巨大問題。武漢爆發疫情,中國各地爆發疫情,為什麼中國公共醫療預防體系未能提前敲響警鐘,未能阻止疫情爆發?武漢醫院為何未能及時救治那些不斷增加的患者?事實到底是什麼?要把事實告訴人民。而後,人民將繼續前進。
當下要做的,是在那些今日英雄被遺忘前,構築一個好的醫療決策系統。這個決策系統,應將人民生命安全作為最高準則。任何決策預警,應依照法律,由具有良知,具有高度專業能力的專家獨立判斷。
中國這次大疫,讓中國民眾認識到中國醫療系統的缺失。中國需要增加醫師數量,提高醫療工作者待遇。中國還需要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防疫體系。此外,作為一項基礎、根本的任務,中國還要構建一個合理的醫療制度。為此,中國要汲取全世界各國優秀醫療體制長處。在這方面,日本不論在每人平均壽命,醫療費支出效率還是在醫療機構利用便利程度方面,均居於世界前列。
上世紀60年代初,日本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在此制度下,醫療服務由民間提供,但醫療費則由個人與保險共同負擔。這種體制設計,實現了效率、公平兩種要求的均衡。日本醫療機構由國立、公立、私立三類組成,但以私立為主。日本建有大量小型診所,患者就近就診便利。在已開發國家中,日本患者就診次數名列第一。這種制度既保證了醫療品質,也減輕了個人醫療費用支出,同時還保證了醫療公平。
在這個靜靜的春天裏,許多中國人在思考國家的作用,國家的意義。人民依照自己意志創造國家,國家應首先俸仕人民,將增進人民福祉作為自我使命。國家不是夜空的美麗焰火,也不是一座接一座的凱旋門。國家應是每一公民嚴冬中的寒衣,是每一家庭暴雨中的屋檐,是每一弱者依靠的堅強臂膀。
很久以來,中國輿論呼籲,國民健康,茲事體大。國家絕不應將醫療統統推給市場。醫療系統不應繼續成為GDP增長列車的一節車廂。昨天中國各地盛傳的許許多多醫患悲劇,其背後不乏成長主義,市場主義原因。日前,中國政府宣佈撥鉅資強化公共衛生與防疫基礎設施、運營體系。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如何平衡疫病防治與「偉大復興」,中國政治面臨兩難抉擇。疫情必須遏制,生産也必須開啟。生命可貴,生活也必須維繫。庚子正月剛過,中國城市從定格忽然啟動,多地強力啟動生産,行政命令「一律開工」。看中國新聞,不少商業場所重新開始營業,人頭攢動。數億滯留各地鄉村,內地的勞動者開始重返城市,重返沿海,重返密集的工業地帶。
仲春萬物萌動,但病毒仍頑固堅持。有醫師説,「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狡猾,超出人們想像」。事實上,人類還沒有扼住新型冠狀病毒命脈,危機尚未遠去,日前許多地方監獄爆發集團傳染。
危險仍在,但億萬中國勞動者堅強回歸工廠,辦公室。還有億萬學子,他們何時可從家中走出回歸課堂?還有億萬老者,他們何時可在晴空下自由行走,暢快呼吸?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劉 迪 |
劉 迪 簡歷
日本杏林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及研究所國際協力研究科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碩士課程畢業、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博士學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