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189)被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所吸引的中國人

2017/10/2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稻盛和夫是日本最為知名的經營者之一。1932年出生於在鹿兒島縣經營印刷工廠的家庭,畢業於鹿兒島大學。1959年進入成為「京瓷」前身的只有8名員工的公司,隨後擔任社長,將該公司培育為日本有代表性的一流企業。此外,還成立電話公司KDDI,並且無薪酬擔任日本航空的會長。在短短3年裏完成了該公司的經營重建,並因此廣為人知。

 

      提到稻盛和夫,知名的是盛和塾的存在。盛和塾的開端是京都的年輕經營者1983年成立的自主學習會,意在向稻盛學習作為一般人的人生哲學、作為經營者的心態調整以及經營哲學,目前已經擴大至日本全國。

 

      截至2017年7月,在日本國內外有超過1萬名學生,在海外人數最多的是中國。自2007年以後,基地遍及北京、上海、無錫、重慶、廣東和瀋陽等30個地點,學生達到約3600人。全部學生的3分之1是中國人。

 

廣東盛和塾的學習會

 

      在約2年前,日本的NHK(日本放送協會)電視節目播出了在中國舉行的盛和塾大會的情形。登場的都是40多歲的經營者。他們都流著眼淚表示,通過在盛和塾學習,他們不僅作為經營者有所成長,而且作為一般人也學到很多東西,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為何稻盛的盛和塾如此吸引中國人、尤其是企業經營者呢?我從以前就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想展開採訪,今年機緣巧合,獲得了在廣東省採訪盛和塾的機會。這是因為居住於廣東省的日本朋友為我介紹了廣東盛和塾的相關人士。

 

      我採訪的是內衣企業的總裁和零部件企業的總裁2個人。內衣企業的女總裁45~49歲。出身於廣東省,辛辛苦苦做大了公司,但對今後的經營感到煩惱。這個時候,看到了稻盛的著作《活法》(東方出版社,日文書名為《yikikata》),讀過之後非常感動。於是開始在盛和塾學習。她如此表示。

 


      「工作不順利的時候、因與員工溝通和營業而遇到煩惱時,就學習稻盛老師的「利他」精神,這成為調整自己想法的契機。我感覺利他精神正是商業的原點、增長的原點。這種想法進一步擴大,或許就能懷著體諒之心對待他人」

 

      另一個是零部件廠商的總裁,約為54~56歲。生於四川省,大學畢業後,曾當過公務員,為了追求人生價值,來到了廣東省。在上世紀90年代,廣東省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業績和工資都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這位總裁注意到員工並未成長,沒有在公司紮根。相反,在工人之中,經常有人跳槽到工資僅僅高一點點的企業。此外,2008年經歷了雷曼危機,就任總裁後,隨著經濟的惡化經歷了痛苦。

 

      當時,偶然參加了稻和塾的報告會。聽了來此學習的經營者們親口表達的聲音,感到非常感動,自己也越來越希望學習稻盛的經營哲學,於是參加了盛和塾。

 

      「在盛和塾學習,獲得了很多啟示,但最強烈感覺到的是,自己在20多年裏在這家公司一直實踐的做法是正確的。由於認為對於一個公司來説,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我在公司內成立了學校,除了技能外,還徹頭徹尾地傳授了如何打招呼等行為禮節。這一點通過稻盛老師的話得到確認,對我來説非常重要,而且令我非常感動。我感覺今後堅持走自己相信的道路就好」

 

      此外,她還這樣説。「稻盛老師的教誨契合中國人原本就存在的道德觀和重視家人的思維方式,因此還教會我作為一般人應該如何誠實地生活下去。與我母親的教誨是一樣的。今後將繼續在盛和塾學習,推動公司和員工不斷成長」

 

      在進行企業經營時,肯定會遇到障礙,這一點中國人和日本人如出一轍。在作為經營者感到苦惱的情況下,稻盛的教誨成為他們的內心的支撐。這對於日本人來説,令人感到驕傲。希望在日本也得到更加積極的報道。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