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32)日語外教笈川幸司是這樣在中國出名的

2018/09/1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如果在中國遇到擅長日語的人,我一定會佩服其流利程度。當我問為什麼日語如此之好時,一般會得到諸如日語科班出身、通過看日本動畫自學等回答。不過,其中也有人回答説:「是因為跟著笈川老師學日語」。我了解了一番後得知,那指的是在中國非常有名的日語外教笈川幸司(oikawa koji,48歲)。

 

對上班族教日文的笈川老師(今年4月,紹興)

      我今年春季去了笈川老師生活的紹興市,對他進行了採訪。笈川老師在紹興市開辦了「笈川江南學堂」,向很多中國人教授日語。

 

      該學堂的業務核心的是夏冬兩季開辦約10天的特訓班。通過以微信為主的方式發送資訊後,中國各地的大學生便會慕名而來。今年夏天,通過北京班和紹興班分別對400人進行了特訓。除此以外,該學堂還承擔日資企業對中國員工的日語培育,在中國各地的大學舉辦演講會,也會在世界各國和日本舉行演講會和日語特別授課。

 

      負責指導的除笈川老師本人外,還有他的妻子、日語教師笈川奈彌老師,此外還有前川友太老師、崔文超老師和汪齊老師等人。

 


      笈川老師的授課方式非常獨特。那就是被稱為「笈川教學法」的、由其自主開發的一套教學方法。例如:邊握手邊練習會話。

 

  

笈川老師的演講會

    笈川老師説,「如果把手握在一起,振動會通過手和胳膊傳遞給對方,能對眼前的人全神貫注。如果停止握手,由於噪聲,將難以集中精力。」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這樣會感覺羞澀,但笈川老師表示,「中國人也不例外。正因為如此,更有效果」。同樣的會話要重覆3次,在説的過程中,內容自然而然就會被記住,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就自然地掌握了流暢的日語會話。

 

      此外,還有一套名為「笈川樂譜」的教學方法。「説日語時,如果每個發音都千篇一律説的清清楚楚的話,反而會顯得不自然。另外,如果想以漂亮的發音説話,最好把嘴張得小一點,以説‘い’的口形不斷練習。並非全部都以相同強度發音,而是通過記號標出有重音和沒有的地方,逐漸弱化語尾,這樣才能掌握日語的地道發音」,笈川老師這樣説。

 


      此外,笈川老師還會讓學生反覆朗讀相同的句子。利用練習會話句型等有效的方法,向眾多中國人傳授日語。

 

夏天的特訓班(今年8月,紹興)

      笈川老師為何能在中國成為如此有名且具有非凡魅力的外教呢?

      他的經歷明顯與眾不同。他原本並未打算成為一名日語教師,也並非對中國特別感興趣。在大學畢業前,他偶然獲得了母親朋友的建議。對方告訴他「最好去看看今後不斷發展的國家」。為此,1994年起,他到北京留學了一年半。之後回到日本,先後當過日本國會議員的秘書和搞笑藝人等。由於作為藝人並未走紅等原因,他2001年再次來到北京,當時姑且開始從事的是日語教師。

 

      雖然沒有日語教師資格證,但從當藝人時就擅長在人前説話,在全力以赴開始幹之後,意外地受到好評。「我大體上來説不喜歡教師,並非優等生。沒有作為日語教師的固有觀念,這樣似乎反而更好」,他本人表示。

 

      在當日語教師後,慢慢的開始有學生評價説「像笈川老師這樣破天荒的老師很罕見,非常有趣」。他還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授課,他教過的學生參加日語演講比賽,也接連拿到冠軍。

 

      笈川老師本人也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取得了日語語言學的碩士學位。他通過不斷積累作為教師的履歷並確立了笈川教學法。

 

      「希望通過笈川教學法教授日語,讓日本人吃驚地認為‘中國人很了不起’。希望不斷培養更多注重禮儀、有同情心的中國學生」,笈川老師表示。他曲折的人生經歷形成了人格魅力,這令普遍熱愛學習的中國年輕人産生了共鳴。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