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33)支撐日本便利店的外國留學生

2018/09/1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9月6日,北海道發生了震度7的大地震,至今仍有很多人被迫過著不方便的生活。在災害發生時,最為重要的是獲得資訊(電視、網路)以及確保食品(超市、便利店)。尤其是在全日本達到5萬5000家的便利店,作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今支撐著便利店的並非日本人,而是外國留學生。在東京等城市地區,一半以上的店員是外國打工者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在從我家步行5分鐘的地方有一家7-11,在那裏打工的半數以上都是外國人。在那家店,印度裔(大概是尼泊爾人)很多,此外還有1名香港人(根據名字判斷),1名中國大陸人。白天能看到日本女員工,但在週末和深夜,幾乎都是印度裔打工者和老闆(日本男性)輪班。

 

      我查了一下發現,從在全日本便利店工作的外國人來看,僅3家大型連鎖店7-11、全家和羅森就達到約4萬人(2017年),佔到全體職員人數的5~7%。其中尤為突出的是來自越南和尼泊爾等近年留學人數激增的國家的留學生。我個人感覺,在東京等的中心地區,越南人比中國人還多。

 

      在便利店工作的留學生增加,最主要原因就是日本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也就是勞動力短缺。出於這一原因而放棄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也在增加。

 

      各大連鎖便利店為了進一步方便留學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培訓和工作手冊製作。例如在全家,越南員工參加了培訓內容的制定。越南沒有像日本人那樣不斷向顧客鞠躬行禮的習慣,據説工作手冊中針對如何讓員工理解文化差異納入了具體的説明。

 

 


     在日本7-11,加盟店的老闆和店長也參加面向留學生的收銀待客培訓。其目的是共用資訊,例如留學生對什麼存在疑問、對哪一點感到迷惑。面向留學生的業務手冊還大量採用圖解,改為淺顯易懂的內容。便利店行業正在努力構建盡可能便於留學生工作的環境。

 

 

     另一方面,很多留學生都是為了賺取學費和在日本的部分生活費,必須兼顧學業和兼職,因此才選擇在便利店打工。

 

      今年5月新潮新書出版的書籍《便利店外國人》中提到,留學生選擇在便利店工作的第一大原因是有助於日語學習。

 

      日本便利店的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如果只是銷售食品、雜誌和雜貨等,那就和超市一樣了,但日本的便利店業務範圍廣泛,還涵蓋公共收費繳納、用日語填寫快遞運單和代收快遞、音樂會等門票的銷售、店內副食的烹飪、打掃衛生、補貨等。店員必須在完全掌握這些的基礎上,應對顧客的諮詢。

 

      另一方面,很多觀點認為,從事這些工作有助於學習日語和日本文化。

 

      聽日語學校的教師説,最近有很多留學生雖然在日語學校學習日語,但也面臨著「和日本人聊天的機會很少」、「沒有日本朋友」等煩惱。但是,如果在便利店工作,不管怎樣都要和日本人接觸。

 

      雖然多少有點傷感,但我在附近的便利店看到熟識的留學生會露出笑容,産生親近感。如今,便利店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而支撐其根基的是外國留學生。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