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31)要健康長壽「1975年時的飲食」似乎最佳!
2018/10/2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延長。以2017年為例,女性為87.26歲(世界第2位),男性為81.09歲(世界第3位),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日本人的壽命還在延長,按我的主治醫生的説法「現在的孩子到老了的時候,‘平均壽命100歲’也不是不可能。那時將成為80多歲也能在健身房享受游泳等的時代」。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如今受到關注的是「健康壽命」。健康壽命指的是在不依賴醫療和護理的情況下、過著自立生活的時間。
的確。如果臥床不起的話,活10年有些痛苦。
從日本人的健康壽命來看,2016年男性為72.14歲,女性為74.79歲(來自《日本經濟新聞》2018年3月9日的報道)。要延長健康壽命,縮短與平均壽命的差距要怎麼辦才好呢?
有一項很有趣的研究。
日本人壽命較長,最主要的因素在於日本飲食這種説法廣為人知,但其中有一種看法認為,要延長健康壽命的話,日本「1975年時的飲食」是最佳選擇。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所的副教授都築毅的研究團隊自2005年開始針對「要健康長壽,1975年前後的日本飲食似乎最佳」這一課題進行研究。該團隊根據營養調查和當時的烹飪節目等,針對1960年、1975年、1990年和2005年這四個年份,重現了具有普遍性的每週食譜,調查了壽命和疾病的風險等。
結果發現,在壽命、肥胖度、認知功能、糖尿病和脂肪肝的發病風險、白髮及脫髮的有無等方面,均為1975年的飲食顯示出最佳數值。
那麼,當時日本人都吃些什麼呢?
研究團隊表示,1975年的飲食可以看出以下特徵。
![]() |
(1) 做到三菜一湯
三菜一湯指的是主食(米飯)、湯、主菜、副菜×2。因為有三道菜,所以可以攝入各種食材。
(2) 烹飪方法也存在特徵
「燉」、「蒸」、「生吃」被優先選擇。
其次以「水煮」和「烤」為主,「油炸」和「炒」很少。抑製熱量和脂肪的烹飪方法開始受到注意。
(3) 食材優良
積極攝取大豆製品、魚類貝類、蔬菜、水果、海藻、蘑菇和綠茶。同時,雞蛋、乳製品和肉等不多不少、適度被用於菜餚。
(4) 使用日本特有的調味料
「高湯」是主角。此外,還巧妙使用醬油、味噌、醋、甜料酒和清酒等發酵類調味料,抑製鹽和糖分(砂糖)的攝取量。
都築毅副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了1975年前後的典型食譜。這個食譜簡直就是「健康促進食譜」。
〇早餐
米飯 豆腐和炸豆腐的味噌湯 納豆 酒蒸玄蛤與高麗菜
〇午餐
三明治 法式清湯 水果
〇晚餐
米飯 炸魚肉餅和白菜的燉煮 生魚片 涼拌蔬菜等。
作為日本1975年飲食的特徵之一,此前以和食(即傳統日式料理)為主的家庭餐桌上,開始出現漢堡、咖哩飯、奶汁烤菜(gratin)和烤肉等西式料理。
少油、多魚等典型的和食食譜當然是健康的飲食,但可以説通過「適度」引入西式料理,使營養的均衡變得更佳。
此外,在1975年時,在日本各個家庭,與在便利店和超市購買現成的家常菜相比,自己做菜更加普遍,這也是主要因素。考慮到家人的健康,做菜時控製鹽分、糖分及油分,結果,成為給健康帶來卓越效果的食譜。
但是,對於日本來説,1975年到底是個怎樣的年份呢?
當時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暫告停歇,但泡沫經濟仍未出現,可以説是老百姓的生活呈現出平穩的時期。從1975年的飲食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存在並不浮躁的氛圍、以及某種安逸感。
順便説一下,在中國曾熱映的日本電影《追捕》是在1976年拍攝的,故事,重合描述這個時期的日本
在日本東北大學團隊的研究發表後,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説,重新看待自己飲食的氛圍一直在加強。
在網路上,1975年的飲食食譜被大量介紹出來。
下面介紹一些,
〇鹹甜味燉芋頭和烏賊
〇醋拌裙帶菜和烤麵筋
〇味噌優格腌蔬菜
〇芝麻拌菠菜
〇微鹹口味烤鮭魚
〇加入裙帶菜、豆腐和真姬菇的味噌湯
〇生薑燉大豆和胡蘿蔔
〇奶油豆渣煮大蝦和西藍花
〇羊棲菜和油菜的韓式拌菜
〇糖漬橙子和加州梅
〇煮蘋果
要接近1975年的日本飲食,關鍵是以米飯為主,大量使用豆類、水果、魚貝類和海藻。
在如今的日本,水果變得比肉更加昂貴,但1975年時並非這樣,日本人的冬季不可缺少的柑橘等似乎曾擺在所有家庭的餐桌上。
不論如何,在進入「人生100年」的時代,根據能在多大程度上健康地活更長時間,晩年的色彩也將改變。
我一忙起來,就不知不覺的會以盒飯等糊弄過去,但這種做法在昨天結束了。我決定從今天開始,不管多麼不擅長,都要自己做飯吃。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