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17)個性派辭典在數位時代超人氣
2019/09/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數位時代,大家對某個名詞、字眼有疑問時,都是滑滑手機,瞬間在網路上搜尋到各種詳細的説明,這樣的時代,辭典還有用嗎?的確,許多辭典即使電子化,也很難生存下去,但出人意表地,日本現在有許多個性派辭典大賣,有人説是隔多少年就會出現的日本語熱潮捲土重來,但或許更重要的原因是SNS時代,每個人更迫切地尋找可以精準扼要回訊、留言的字句,而且要短要簡潔,這些適合即時表現用的辭典或是道盡人心深處的想像力辭典讓人愛不釋手,隨時想閱讀!
![]() |
當下最暢銷的個性派辭典(劉黎兒攝影,東京都中野區) |
日本現在流行的是輕薄短小的個性派辭典,也就是用途相當特化而有點性格的辭典,不再是以前厚重而僅供查用的辭典;個性派辭典最具代表性的是學研出版的「措辭選擇實用辭典(ことば選び実用辭典)」系列,已經賣了75萬本了,系列裏有感情措辭、情景措辭、優美日語措辭、措辭連結(寫了上一句,卻想不出如何連結的下一句)、措辭遊戲、創作命名等等,都非常適合當今時代需要。
這是因為SNS時代,尤其日本流行的推特或LINE(類似中國微信)等都是回訊或留言字數相當有限,而且追求即時又巧妙的回應,也因此這些措辭辭典的確非常實用;不僅如此,辭典跟普通書藉不同,無須從頭開始閱讀,每一個錯辭的説明或例句都很簡短,讓人印象深刻,也很想讀。
尤其現在萬事倉促的時代,許多人已不習慣讀長文,簡潔描述而且從哪開始讀都好的辭典,居然成為新時代讀物;有這些個性派辭典,讓人在回訊時,遣辭用字不會跟別人一樣,讓人感到「這人很有意思!」創出SNS時代最高價值,用貼切又有獨創性的措辭回應,自己開心,收到的人也很開心。
![]() |
日本人至今還有購買厚重大辭典習慣(劉黎兒攝影、東京都中野區) |
日本人原本就很愛辭典的,也因此像2018年1月日本辭典代名詞的廣辭苑第7版上市時還非常轟動,或是現在消費稅要漲,書店不斷強調大型昂貴的辭典 如第4版的大辭林,要趁消費稅提高前購買才好,而且即使電子化,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買紙本辭典放在桌上翻翻看;雖然也有人愛這些有權威而且匯集心血編纂的大辭典,不過實在太厚重龐大了,無法當小書來讀。
日本人愛辭典或愛編有個性辭典歷史很長,除了從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平安時代就已經有辭典的原型存在,明治時代編纂大部頭《言海》就很接近現在日本普通用的國語大辭典,當時也已有把一些深澀艱難的漢語特別編列在一起的辭典,類似現在的《難語辭典》,到了大正時代,也有新語辭典、隱語辭典,都算是個性派辭典的先軀吧!
日本人認為語言很能反映時代與社會變化,因此每次辭典新版上市時,都會特別注意新編入哪些語言,像集英社在1986年推出的百科型辭 典《imidas》,特別請了警界人士來參與編纂,將當時小偷或江湖人士説的話,蔚為話題;此外像廣辭苑7版問世時,也還特別編入一萬多個新辭,如安全神話(311東日本震災而讓核電的安全神話崩盤而成常用語)、黑心企業、排毒等等。
當下流行的個性派辭典,則更為大膽創新,我自己最喜歡的三本是《妄想國語辭典》(扶桑社)《優美日本語選擇辭典》以及《顏色措辭選澤辭典》(學研),當然小學館的《優美日本語辭典》也很不錯。
![]() |
輕薄短小又很特化的個性派辭典也有動漫書皮造型的(劉黎兒攝影) |
《妄想國語辭典》其實是扶桑社曾出的版的女性「建前(場面話)」與「本音(真心話)」翻譯辭典的同類書,也就是真心話辭典,反映、諷刺世間百態或解讀人心深處,讀了讓人爆笑不已,像是「極為遺憾」的意思是「結果什麼也沒解決」,或「(手機)電池僅剩2%」意思是「迫切需要迅速而精準決斷的狀況」、「創意工作者」意思是「職業可疑」、「吃肉也不會發胖」的意思是「毫無根據的迷信」,「可愛」的意思是「我最可愛」等等。
當然類此辭典,外國最古典就已經有19世紀美國的《惡魔辭典》,該辭典早就定義「可愛」是「無比的黑心」或「祝賀」是「有禮貌的祝賀」等等,其他也有日本遊冰舍出版「浪漫辭典」,定義「可愛」是「你」等等,不過《妄想國語辭典》連數位時代才有的許多現象都想像出背後意義,很能引起共鳴。
女性讀者尤其很想從這些個性辭典邂逅些美麗、未知的詞藻與暗示;像是優美日語辭典類人氣絕頂,蒐集了日本特有的一些詞藻如「星霜」(歲月)、「欺雪」(女人肌膚如白雪)「觸及琴線」(觸動心弦)等等。
或如《顏色措辭選澤辭典》則將許多心境、形象等抽象的事物用顏色來表現,日語對顏色分類精密且保留古典措辭很多,如紫色系就有藤色、龍膽色、薄色、半色、紫苑色、桔梗色、菖蒲色等等數十種,綠色也有些優雅的形容法如松綠色、若草色、若竹色、萌黃色等超過百種,即使用在中文裏也是行的通的;許多美妙的字眼,常被埋沒在厚重的大辭典裏,這些個性派辭典的魅力就是把一些發光發亮的美妙措辭展示出來,讓人的感情表現及想像力更豐富,加強人們對措辭或語言本身的興趣,功德無量!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